首页
通知公告
新闻信息
音频展播
爱心影院
软件下载
家园论坛
通知公告
新闻信息
音频展播
爱心影院
软件下载
家园论坛
音频展播
《国乐赏析——春江花月月夜明(主讲:修德修身
修德修身
《国乐赏析——春江花月月夜明(主讲:修德修身
前进
播放
暂停
后退
《国乐赏析——春江花月夜夜明》 主讲:修德修身老师(qq252992844) 地点:yy21715,时间:2014.3.25 (转载请署名) 一、前言 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共同探讨国乐。国乐是国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面对着当今不同种类风格的音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也都有一段久久不能忘怀的旋律和歌词。这就是音乐带给我们的魅力,从今天开始,我和大家一起赏析我们古老的中国音乐。 什么是国乐呢?国乐就是运用中国的乐器、并且体现民族精神内涵的音乐的统称为国乐。中国的民族乐器分为四大类,所有的乐器种类被归结为:吹管,拉弦,弹拨,打击四大类。 (展开说明:出土的河南舞阳骨笛、河姆渡骨哨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民族乐器,距今已有7000—8000年,拉弦类的代表——胡琴(奚琴)出现在唐朝,“胡”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所以胡琴是少数民族的产物,距今1000多年,是出现最晚的民族乐器。) 开课之前,我得先说一下音乐赏析这个概念,我们要带着问题来听下面的内容:1.首先,为什么我们要讲音乐赏析,2.音乐赏析要做到哪几个步骤,3.以及如何做好音乐赏析。 音乐鉴赏是一门儿“听”的艺术。听一个音乐作品,在听的过程中,第一步要有自己的感受(不管是喜怒哀乐);第二步是精神上得到升华;第三步是感性和理性认知的完美结合的过程。有了这三步,就有了我们“听”的意义所在。因此,想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结构及各种构成因素上去;这样才能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才能真正地听懂音乐。这就是音乐赏析。 要做好音乐赏析,首先要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反复听,会让我们的听觉不断地接触音乐,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就在一瞬间,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或“和旋”、或“重奏”)的方式出现。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就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就越深,也就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同时,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进步。 为什么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能陶冶情操,培养音乐的鉴赏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陶冶情操,其次,音乐作品带给我们更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知,能够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能够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简单的讲:培养音乐的鉴赏能力,能够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的评价能力;音乐鉴赏力的高低,比如青歌赛等音乐比赛的评委,都具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 1. 官能的欣赏,很简单,就是用耳朵去听任何的音乐,无意识的去听 2. 情感的欣赏(情绪反应),有人称之为表达阶段.也就是说你们听出来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音乐作品表达的是哪种情绪,以及情绪的转变。 一般人听音乐的过程中也就做到这个阶段。 下面是我们要学习的,是以后很多赏析音乐中,必须要做到的阶段——第三阶段: 3. 理智的欣赏(在理论上分析出曲子为何是悦耳动听,为啥是如此的情感等),有人称为纯音乐阶段.音乐除了它的音响和所表达的情感外,是作曲家使用"音乐语言"创作出来的,所以欣赏者应该有意识的去聆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音乐素材,为了追随作曲家的作曲思路,还必须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结构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理解,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 三、《春江花月夜》的赏析(概况) 好,下面我们开始我们今天的内容,对于古曲《 春江花月夜》的赏析。 《夕阳箫鼓》又叫《浔阳月夜》、《浔阳曲》等,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文曲,在古曲中是地位很高的,列为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其实谈到“春江花月夜”不得不谈到的是,诗人张若虚那篇脍炙人口的七言古诗。但是呢,这首诗和今天所谈的曲子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只有曲名上的借鉴而已。 今天我们听到的春江,并不是最早的古曲,古曲在明清时期已经失传了。说到这儿,在中国古代,四大乐器是什么呢?四大乐器是琴瑟、琵琶、萧和钟鼓。其中琴(古琴)和25弦的瑟(古筝21弦),构造相同,弦数和岳山数则不同。当时,琵琶是很流行的乐器,打一个有意思的比喻,它跟现在吉他有点类似。这首古曲最初就是琵琶曲。 (1)《春江花月夜》的历史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古曲《春江花月夜》的历史,曲子的历史和名字的来由。 当然,曲子比名字要早,这首琵琶曲最早是由鞠士林(鞠士林这个人,是乾隆年间有名的琵琶演奏家,号称江南第一手有“弹开浒墅(HU SHU)关”的轶事)收录在他的《闲叙幽音》中的(当时著名的琵琶曲集是1983年印刷出版的,叫做《鞠士林琵琶谱》),此外,《夕阳箫鼓》的琵琶谱还出现在《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养正轩琵琶谱》等。 到了光绪的时候,这个曲子的手抄本成为了六个段加一个尾声的这么一个结构,此时,还没有文字标题,也没有曲名。又过了20年平湖派的李芳园,把这首乐曲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才更名为《浔阳琵琶》。估计是借鉴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另外呢,平湖派是琵琶五大派之一,这个李芳园可厉害,5代操琴,自誉“琵琶癖”,是见了琵琶就来劲儿,呵呵,技术超群啊。 被这位大神李芳园更名为《浔阳琵琶》的时候,已经扩展成10段,分别为:一、夕阳箫鼓;二、花蕊散回风;三、关山临却月;四、临水斜阳;五、枫荻秋声;六、巫峡千寻;七、箫声红树里;八、临江晚眺;九、渔舟唱晚;十、夕阳影里一归舟。此时在《养正轩琵琶谱》里,曲名又叫做《夕阳箫鼓》。 后来到了五四时期,由于很多人在大环境下探寻新文化、新思想,因而中国的传统音乐也就被不少人当做古董搁置一边,得不到重视。但是其中也有人在不断地挖掘,研究,整理古曲,大同乐会就是这样的一个民间器乐组织。1925年前后,大同乐会的柳尧章,根据自己的演奏心得,将琵琶曲《夕阳箫鼓》整理编配为丝竹乐的合奏。大同乐会的创始人郑进文听了这个曲子以后,觉得和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非常吻合,就建议将乐曲改名为《春江花月夜》。他还根据乐曲的意境增设了10个诗情画意的小标题,对乐曲内容作了新的提示,音乐刻画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生活画面,乐曲的10个小标题,就像十幅连续的画面: 1、江楼钟鼓, 2、月上东山, 3、风回曲水, 4、花影层叠, 5、水云深际, 6、渔歌唱晚, 7、回阑拍岸, 8、桡鸣远籁, 9、欸乃归舟, 10、尾声 (2)变奏曲和变奏手法 在鉴赏春江花月夜之前,我们还要掌握一个概念:变奏曲以及变奏手法。 变奏也可以解释成变化演奏,变奏曲是用变奏的手法发展一个主题,使主题得到多方面表现的一种乐曲。变奏手法细分,可以分为:1.即兴变奏;当时中国没有系统的记谱方法,全部是通过艺人口传心授,通过记忆演奏的。这样没有谱子,演奏出来的音乐,没有谱子的限制也就更加的具有个性化,比如根据演奏者的心情,演奏时候的天气影响等等条件(分为加减花<又细分改变乐曲旋律,增减装饰音>变奏和音区变奏)、2.合头换尾变奏或合尾换头变奏(也就是开头相同接尾不同。《夕阳箫鼓》用了合尾换头的变奏手法,一共11段音乐中合尾换头长达7段之多);3.体裁变奏与地方风格变奏;4.扩充变奏与减缩变奏等。 (3)关于母题 任何民族的音乐,都有一些经常出现的母题。中西音乐文化母题的这种独特性是由文化赋予的。要想深入了解一种音乐,就必须了解这种音乐所经常表现的母题;而要了解一种音乐的母题,就要把握这种母题所暗含着的深层次的文化意蕴。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独特而又强大、持久的魅力,这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自身独特的母题,来自母题暗含的丰厚深邃的文化意蕴。中国传统音乐的母题包含着多种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母题有“月”,“山水”,“战争”,“思念”等等,其中,《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中国传统音乐中,众多母题中最常见的一种有关“月”母题的表现题材。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在对于“月”这个母题来讲,一般会有琴,箫,二胡,古筝等乐器编配,显得静谧,悠远。而对于锣和鼓则不适于表现月的母题。更加适合表现战争的母题。以月作为母题的曲子在国乐中太多了,地位也很重要。今后我们赏析的《平湖秋月》和《彩云追月》,都是以“月”做母题的。 (4)东、西方音乐的不同理解 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一样,都有各自独立的音乐价值与音乐体系。聆听中国音乐,得到的是与聆听西方音乐时不同的审美感受。它幽婉深邃,韵味悠长,是一种回肠荡气之美。西方音乐可以在某些方面胜过它,却不能在这种审美境界中替代它、掩盖它。因此,赏析国乐的时候,要把握好中国传统音乐的切入点。也就是说:“对你审美境界的理解”。 失传的《夕阳箫鼓》通过历史的还原,变成了现在我们聆听的这首乐曲。我们在总体上或许有了这样的感受,它的主体音调始终展现着中国音乐的线形魅力,(中国音乐是线形的,西方音乐是面形的)它的段落衔接总是同中求异,绵延展开,丝丝入扣,最终使人们陶醉于那多变而又统一的画境之中。同时它还结合中国民乐的发展历程。(我国的民族器乐经历了从敲击乐器对节奏的奠定,敲击乐器更加注重节奏的表达,到吹奏乐器对旋律的开发,再到弹拨乐器对色彩的装饰,最后到拉弦乐器对韵律的深化,这是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乐器发明的先后顺序来看的) 到了明清以后,以《春江花月夜》为代表的民族器乐的发展更加趋向大型化,并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所以,中国的传统音乐也只有在中国的历史文化的背景中,才能让听众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古曲《春江花月夜》,更多地体现了中国文人乐师之人生忧患的人文意象。“月”在中国古代文人乐师心中所引发的是无穷感慨!月夜是美好的,然而正因月夜的美好,反而使文人墨客们咏月叹夜、触景伤情。夜景充满了忧怨凄凉的意味。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又会因月圆月缺而倍增。“叹月伤情”已成为诗人的重要写作的主题。通过诗人的“叹月伤情”我们赏析《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恐怕并不能满足于锦绣的“山河”,美丽的“春天”,皎洁的“江月”,绚烂的“花朵”等对自然的印象,而必须“体悟人心之动”中的深邃内涵。同时“月”的母题,在国乐中的重要性与它自身蕴含的文化意蕴是分不开的。这个文化意蕴就是:“月”象征着和谐、宁静、妩媚、超脱,代表着中国文化中崇尚柔性的一面。这在我们赏析《春江花月夜》中是一定不能忽略的。 中国音乐的独特之美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就是“韵”;因此,揭示中国音乐的神韵之美是欣赏中国音乐的关键。《春江花月夜》很美,美在它充满着东方神韵,我们可以循着标题的意境去品味它,却不必局限于标题。它是写景的也是抒情的,更是对生命的一种感悟。《春江花月夜》很美,美在它从曲调的发展到结构形式都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不像西方音乐着重音乐主题间的对比,而是就一个主题娓娓道来,使音乐在循环展衍之中层层推进,强调衔接过渡。 西方音乐和中国音乐的比较中,西方音乐更注重的是娱人,重技巧,重新旧,中国音乐更注重自娱,重情味,重雅俗。在美感方面比较呢,西方音乐追求主题的深刻,表现的强度和音效的绵密厚实;中国音乐则追求韵味的深邃,表现的力度和音效的虚淡空灵。通过这样的认识,中国音乐不再是孤立的形式,而是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5)关于《春江花月夜》的版本 《春江花月夜》有很多很多版本,包括表现力古朴的琵琶版本,表现细腻入微的二胡版本,表现超脱的古筝版本,表现清雅流畅的丝竹合奏版本,表现大气磅礴的民乐合奏版本,个人认为彭修文指挥的《春江花月夜》应该是各种版本中最经典且权威的。民乐大师彭修文对此曲的艺术处理极其细腻,他充分运用大乐队拥有丰富的乐器色彩,巧加编配,乐器时增时减,使乐队音响富有高、低、浓、淡、厚、薄的变化,层次分明;在音乐表现方面,既发扬古典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 四、《春江花月夜》的赏析(正文) 下面,我们开始有针对性的赏析民乐合奏版的《春江花月夜》。 综述 民乐合奏版的《春江花月夜》把全曲分成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很好地体现了乐曲每一段所要体现的大概意思,这样也有助于演奏者以及听众对乐曲的理解。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和尾声。 用丝竹演奏和改编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更富有表现力,而且,把琵琶曲中表达江上思妇的哀怨离愁的主题给去除了。乐曲用多种乐器编配演奏,通过委婉的旋律,多变的节奏,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景。很成功的描绘出了夕阳西下、月上东山、渔舟唱晚等迷人的江南风韵。该曲子展现了中国传统丝竹音乐的艺术美,艺术的体现出了三个特征:1、由静而动,由动而静;2、由远而近,由近而远;3、由低到高,由高到低;以景抒情,情融于景。 乐曲用二胡、琵琶、古筝、洞箫、钟、鼓等乐器演奏。全曲中没有一件乐器是从头奏到尾的,但全曲又是一气呵成,并没有断线的感觉。其中琵琶着重用于模拟江楼钟鼓、急浪拍岸的声音;二胡着重表现绵延的思绪和曲终人不见的情感;古筝着重模拟荡漾的和舒缓的水波的声音;洞箫表现渔人唱歌时的悠扬声音;钟声传出静谧的气氛; 鼓音又增加了“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气势。所有乐器在演奏乐曲时有简有繁,有停有续,有长有短,有分有合。有机组合且各尽其能,又表现着同一主题,使乐曲更美妙。 全曲解析,每个段落,我们闭着眼去聆听,都能在脑海里呈现出一幅画。 a.第一段:江楼钟鼓 江楼钟鼓是第一段,曲子保持了琵琶独奏曲的风格,以琵琶模拟江楼上的钟鼓声做开场。乐曲中表现的是江楼暮鼓(成语:晨钟暮鼓),叙述着暮色的降临,鼓声醇和而温馨,贴着江面滚来,低沉而浑厚,琵琶鼓声表现出了江南暮色的柔和之美。 随后用箫和琵琶合奏,箫和筝则奏出轻微的波音(解释波音),如同江上的轻波,吟唱出主题旋律,优美而流畅的旋律展现出一幅暮色江南,夕阳晚照,箫鼓和鸣的安详景色。 再随后,乐队齐奏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之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古筝和笙的微微奏鸣,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拉开了《春江花月夜》景色的序幕。 (播放曲子到1分01秒为止) 第一段模拟鼓、钟声的几个乐句,实际上是全曲的引子,第一段后半部分是乐曲的主题第一次呈示。接下去有八段和尾声,各段都能在月夜中见到浔阳湖的各种景色。就像今天摄影师的镜头在浔阳湖上转来转去,每一段开始进入时都是一个新的画面。 b.第二段:月上东山 月上东山是第二段,民乐齐奏主题旋律上移,通过上升的旋律,音乐稍显明亮,表达了一种月亮缓缓上升的动感。从听觉到视觉的过程,描绘出了夕阳西下,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东山升明月,江上月影浮动的画面。仿佛江上泛舟,晚风拂面,浏览江南暮色,晓月东升的景色。 (播放曲子到1分39秒) c.第三段:风回曲水 风回曲水是第三段,曲子的旋律渐渐下旋,而后又逐渐上升,像江风习习,微风阵阵,曲水徘徊绕芳甸的景色。意境中,繁星闪闪、五光十色,令人神往。风的轻柔与水的婉转都在丝竹的韵律中了。 d.第四段:花影层叠 花影层叠是第四段,在曲子的后半部分出现四个比较快急的旋律,这是琵琶华彩的乐句,描绘了簇簇鲜花,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与前面的恬静的意境对比,显示出了花影自怜的姿态,构成了春江上的花影重叠的美景。 (播放曲子到2分20秒) e.第五段:水云深际 水云深际是第五段,曲子忽而用琵琶、二胡和中胡在低音区齐奏,醇厚深沉,忽而又琵琶悠然飘出轻柔透明的泛音,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丽景色油然而生。 曲子以不同的技法表现出了水和云的和谐美景,即水的流动和云的悠闲:先在低音区回旋,接着八度跳越,并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响,表达了水天一色的宏阔意境; (播放曲子到4分42秒) f.第六段: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第六段,箫和琵琶的歌唱性旋律,描绘出渔翁摇船归家,悠然自得地歌唱着渔歌,一幅很温馨的江南渔舟晚归的水墨画。 在其它乐器随和的伴奏中,在纯净的箫声中,夹杂间断的木鱼声,显得纯朴而真实,渔翁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娓娓动听的歌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木鱼的作用是描绘静谧的画面。 柔美的箫声像悠扬的渔歌自远处飞来,表现了渔民悠然自得的形象,显示超脱旷达的意景。 接着是稍快而有力的乐队合奏,气氛热烈,表达了渔人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和丰收之情,河面上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6分08秒) g.第七段:回澜拍岸 回澜拍岸是第七段,进入了全曲的第一次高潮。琵琶用“扫”和“轮”的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乐队齐奏,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 民乐中各种音色齐响,表现出江面上波澜起伏的景象,拍打江岸的声音宛若在耳旁,泼墨重彩的点睛之笔。并以生气勃勃的音乐不断递进,将质朴的喜悦精彩完美的展现出来。 (播放曲子到6分38秒) h.第八段:桡鸣远濑 桡鸣远濑是第八段,音乐呈反复式递升,刻画群舟在归途中,摇撸声和水流声相互掺杂在一起、互相映衬的意境。 古筝的声音,像江水的流动,又像归舟的桨,划动水的声音,古筝的声音也由慢而快,力度的由弱至强,表现了波浪层涌和橹声由远渐近的意境,表现了渔翁回家心切的情感。 i.第九段:欸乃归舟 欸乃归舟是第九段,全曲再一次达到高潮。 在古筝和琵琶的衬托下,乐队合奏,音乐呈反复式递升,旋律由慢渐快,力度由弱渐强,将乐曲逐步推向高潮。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阵阵,由远而近的意境。此时达到了情绪的顶峰。欸乃即摇橹的声音。 (播放曲子到9分) j.尾声 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 箫声抒情优美,吹到最后两小节,速度渐慢,并在最后一个音符上轻击一下大海锣,表现出夜阑人静,余音袅袅,使人们沉醉于整个乐曲的意境之中。此时画面又由近而远,由局部而全景,情绪慢慢平静下来。 乐队以零星的筝音,来勾画舟远人声稀。似乎万物归于月夜下的平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 五、后记 《国乐赏析——春江花月夜夜明》是修德修身老师分段地一边听民乐版的《 春江花月夜》,一边赏析的,这样就对初学者怎么解剖音乐、赏析音乐有了形象生动的指导意义。在解析中穿插了一些知识点和成语故事等,还注重与乐友们交流互动。本次《国乐赏析——春江花月夜夜明》的录音一经传到盲人网站和盲人QQ群,就受到盲人朋友的热情赞誉,他们说修德修身老师深入浅出讲解了曲子中的各种乐器所起的作用;还讲解了《春江花月夜》蕴含的文学意境和美丽画面,真是以景抒情,情融于景,让盲人朋友们享受到了一次从听觉到内心视觉的轻松地转换,感受到了春江花月夜的宏阔、静谧、花影、月明、渔人欢乐的气氛。我们希望修德修身老师的第二堂《国乐赏析》能如期举行,让我们大家等待聆听修德修身老师赏析的《平湖秋月》和《彩云追月》等精彩的《国乐赏析》系列课吧。 ——陶笛那些事写于2014.3.31 说明:由于我晚到现场半小时收听修德修身老师的《国乐赏析》,因此前面部分的录音就缺少半小时,但可以用这文本弥补。这样详细的文本,可见修德修身老师的认真刻苦和深厚功底。
点赞
打赏
赏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分享到QQ空间
copy@2007-2019 ymax.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沂蒙爱心家园 版权所有
鲁ICP备 07012196 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324号
总访问量:14877219 当前在线人数:203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audio 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