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从 “两会”的政治盛宴四散而去,留下的是什么?是代表委员们在会上的言说。
尽管相当多的代表委员多年来习惯鼓掌叫好,或习惯于沉默倾听,但有部分代表委员在庞大的政治话语体系中保持一份平常心,用良心来履行自己的职责,用真言为读者留下了忧国忧民的生动记忆。
这是南方周末连续第四年推出“两会十大言者”。让我们在这里记录,2009的两会上,那些珍稀的言说。
钟南山“两会”上,人们听惯了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赞赏和喝彩,今年,对这一现象最直率的批评,来自耿直的院士代表钟南山。
3月10日广东人大代表团分组讨论中,他的发言令满场皆惊,继而掌声一片:“领导不在的时候,代表们发言挺多,而且讲得很深。领导在的时候,很多代表10分钟的发言,8分钟用来对报告、对自己歌功颂德。我感觉这样的气氛不太好。”
他说出了许多代表想说但缺乏勇气说出的话。他是医生,看到的正是“两会”会风背后的病灶所在。
73岁的他仍然锐气十足。他不限于批评会风,对医改、劳动合同法、政府工作报告的缺点,他都直率说出自己的观点。
他说:“譬如劳动合同法,我听到很多负面的声音,但现在是一片赞扬。”
有评论者呼吁,人大代表当学钟南山!其实,代表们不是不想学,是有时候不敢学也。
葛剑雄
葛剑雄每年“两会”都是“炮手”,今年也不例外。“两会”前,他便已通过媒体提出意见:“‘两会’的座位安排,可否调一调?”
今年“两会”,他继续放言:“‘两会’提案议案质量下降”、“浙大请金庸当博导不合规定”、“惩腐不力学术造假将蔓延”、“教育经费连及时发放都无法保障”……他再一次成为媒体最为热衷采访的人士。
他批评“两会”提案议案质量下降:代表委员们都不是专职的,很多人平时非常忙,很难有时间对社会做全面的观察。“不少提案议案没有调研”,“有些委员连参加“两会”都是早上动手术下午来开会,他能提出什么高质量的提案来?”
他认为,“两会”需要设立专职委员或代表了,至少应该从有“专职常委”开始。
葛老师是记者心中的“宝贝”——官员代表、委员不愿受访,许多群众、企业家代表、委员又只喜欢说好话,敢言的他自然成为“两会”记者眼中的“珍稀动物”。
李永忠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李永忠善于算账。这一次“两会”,财政预算让他算出了名堂。
3月7日分组审议今年财政预算报告时,李永忠发现:“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里,有关2008年的财政执行数出现了2次,前后数据却相差100多亿元!
他质问:“这是误差,还是印错?一个国家的财政预算报告,同一项支出的数据相差怎么这么大?”“国账”太高深莫测,所以每年不少代表们只能提出一项批评,那就是“看不懂”。这次李代表不仅看懂了,而且挑出了“国账”里的“大名堂”。
舆论哗然。国家财政部随即以书面形式解答,并专门派人向李永忠解释,称是数据编制口径不一所致。
李永忠还有很多生猛批评,和钟南山有得一比。他公开批评一些地方国土部门卖地盖办公楼,甚至直接称呼某市副检察长为“打捞队长”,“到处捞利益,捞好处”。批评预算,只是他最引人关注的一次亮相而已。
但很可惜,这似乎是本次人代会上极少有的一次对预算的质疑。
清醒学者一语惊醒梦中人
宋林飞
语出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林飞。“两会”期间,他听到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抛出“个税起征点暂不会调”、“印花税没有下调空间”、“遗产税征收目前还不具备条件”之后,愤然出言质问。
他认为,这样的大事决定权不应该在一个部委,“代表委员们还没讨论,你表什么态?”
宋委员一句话,激起了公众长期以来的愤怒。等媒体舆论骂翻了天,廖副部长方才醒悟,急忙补救。他解释说,这说法“纯属误会”,不过他个人认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得越高,对富人越有利”。
宋林飞还将矛头转向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认为方案应暂缓实施。他批评:“决定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怎么没有我们事业单位人员的主流意见?劳动保障部以为我们都是傻的,我们智商又不低……”
今年61岁、已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宋林飞,以激情和直率,为本次“两会”制造了一句流行语,成为政协委员里的明星。
黄因慧
这似乎是人们在本次“两会”上听到的最激烈、最口无遮拦的发言:“教育部搞大学教学质量评估,管到大学课件、教案是否规范,劳民伤财,鸡飞狗跳。你管大学校长的事干什么啊?你吃饱了撑的。那大学校长干什么呀?”
3月10日,在政协致公党分组讨论上,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黄因慧大批教育部。
这样的“粗话”似乎不符合一个政协副主席的口吻。斯文的“两会”上,我们早已习惯了许多代表委员们的温良恭俭。
他更多的话语同样精彩:“教育部把我们高校都害惨了,把我们分三六九等,制约学校去跟别人竞争。你再有本事,要想从这个层次跳到那个层次,想也不要想。其实这不仅害了排名靠后的学校,也害了清华北大。它们就是吃老本,仍然全国排名第一,但在国际上排名还是那么靠后。”
黄因慧批评教育部的大白话,赢得在座委员一片喝彩和热烈响应。
李蓝
温文尔雅的全国政协委员李蓝,在讨论今年两高报告时“抢了一次话筒”。
这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副主任以激烈的言辞,批评最高法院工作报告里,竟然没有提及原副院长黄松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事情。
“黄松有可不是一般人物,他身上有无数光环,在五所大学担任兼职博导,每年都有论文发表,而且在案发之后还能获奖,可见他对中国法院系统影响非常大。他的涉案极大损害了司法系统公信力,但最高法院工作报告里没有正面提到这一点。对此我很失望。”
“如果要我投票,最高法院的这个报告我绝对要投反对票!”他说。
但他的讲话遭到法院、检察院几位委员的“反击”。在座一些委员怀疑这几个司法界委员是“托儿”,为小组讨论定调子。
是不是托儿并不重要了。李蓝不是人大代表,没有投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