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锋 在声音的世界中用心铸梦
浏览量:468 发布时间:2010-12-15 08:58:43
分享至
键盘敲得噼里啪啦,回车健按得飞快,工作的时候悄无声息,只有电脑屏幕上的页面在转换。在位于亚运城媒体中心文字记者工作间里,杨青风和其他记者一样,都是这个工作状态。唯一不同的是,他看不见。
他要做六个专题报道
这是亚残运会开赛的第一天。青风上午去了门球馆采访志愿者,下午才回到亚运城。刚从外面采访回来,把身上的背包往桌上一放,他的搭档志远帮他和自己拿了瓶水放在一边,青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了。
“没办法,‘家里’的编辑等着稿用,我要做六个专题,现在一个还没‘攒’出来。”青风打算做的第一个专题是关于亚残运会志愿者的。这个选题他是在飞机上和搭档们讨论出来的。开幕式前一天一入住就开始联系采访,分别采访了城市志愿者邓丽珍、场馆志愿者门球馆团队和志愿者培训部的副部长。现在素材都到手了,但是由于量太大,剪辑是个力气活。
依靠读屏软件,电脑和互联网变成了青风不可分离的好朋友,他在电脑上工作、读报、“看”电视电影。他最爱的报纸是《南方周末》,最爱的杂志是《新周刊》,最爱的电视节目是《锵锵三人行》。
他习惯性地打开QQ,“没事儿也要挂着。”再打开编辑软件,将采访机里的素材调出来,一段一段地先听后剪。“太长了,好多不能用。”读屏软件将每一个步骤都通过耳机告诉他,他就很清楚下一步要做什么了。
因为已经很熟练,他按回车键的速度非常快,按一下,读屏软件就读下一个步骤。听到出神处,青风习惯性地咬着左手中指,如入无人之境。
为了不让坐在旁边的记者太无聊,虽然时间很赶,但他还是在每一段录音的间隙跟记者聊两句。为了让记者了解读屏软件是怎么操作的,他把屏幕转过来给记者看,“亮了没?你看得清吗?不好意思啊,为了省电我都是开这么暗的。”
其实青风根本不需要看屏幕,他只要听就够了。
他要做中国的“Peter.White”
28岁的杨青风出生在河北献县,出生即全盲。为了给他治病,举家迁往北京。虽然病没有治好,但是当家人为他找到一家可以就读的盲人学校时,全家还是像过年一样高兴。8岁入学,在盲人学校一路读出来,青风又在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取得了医学学士学位。2006年青风进入一加一残障人文化发展中心时,这个残障人士NGO组织一度发展不顺。当时青风在大冬天把脸对着窗外的三环路,铁了心似的对CEO解岩说:“大不了回去做按摩嘛!”最终他没有“回去”,而是成为了一名职业记者。他还参加了一个英国BBC盲人主播Peter.White在中国开办的培训项目。在2008年残奥会报道“实战”里,青风他们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制作的节目除了在网络电台直播外,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残障人观察”播出。
2008年这个残障人士NGO成立了声波网,青风成了里面负责节目内容的“主力”,解岩说,他要当中国的“Peter.White”。
如评论,请先点击 登录 暂无评论
上一篇 “盲人按摩”招牌缘何被滥用 下一篇 李小东 人生不留遗憾
copy@2007-2019 ymax.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沂蒙爱心家园 版权所有 鲁ICP备 07012196 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324号
总访问量:14925824     当前在线人数: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