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视力患者超过1300万人,青少年和老人是主要群体,如不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他们中很多人可能致盲,但现在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低视力。”11月4日,在“国际低视力康复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著名眼科专家王宁利呼吁大家重视低视力、预防近视。
从低视力到盲只一步之差
高度近视致盲者超30万人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低视力是指一个人即使在进行手术、药物治疗和标准的屈光矫正后,视功能仍有损伤,最好矫正视力在0.05或以上但低于0.3。
引发低视力的原因很多,如先天因素、各种疾病,其中,高度近视是重要原因。全世界盲人约4500万,低视力患者为盲人的3倍,高达1.35亿。有统计显示,在我国每年新出现盲人45万、低视力患者135万,约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3个低视力患者。到2020年,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会达到5000余万。
全国防盲办主任胡爱莲说,近视眼的最大危险是黄斑区病变,最终可使视力丧失。北京同仁医院低视力门诊中,由高度近视导致者占20.9%,40岁以上的低视力患者中,由高度近视引起者近40%,许多低视力与盲只有一步之差。据卫生部门估算,我国近视患者中约15%有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其中的20%高度近视(600度以上)患者因此类病变致盲,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人数已达30多万人。
近视:低视力后备军
10个中学生8个“眼镜”
浅度和中度普通近视属于正常生理变异,进展缓慢,只要矫正视力正常,不影响工作生活。但占人群0.5%的高度近视属于病理性近视。不少低视力者都是从假性近视近视高度近视视力“残疾”。
我国近视发病率世界第一,高达33%,为世界平均发病率的1.5倍。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杨晓慧说,少年儿童期是生长发育阶段,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字体不清或过小等,都会使睫状肌长期收缩产生调节疲劳,眼球为了适应环境会使眼轴变长,产生近视;青少年眼睛的度数不稳定,配镜不正确、视疲劳等,都容易使近视加深。目前,我国小学生近视率22.8%、中学生55.2%、高中生70.3%。2010年,北京市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46.87%、71.02%、84.79%。
近年来,我国高三学生中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所占比例一直在上升,有的学校高达30%。这一代人到40岁以后,会出现一大批因高度近视引起的眼病患者。
一半老人跌倒致死
看不清是危险因素
国际防盲协会中国国家委员、我国低视力领域的奠基人、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孙葆忱教授在论坛上,做了“老年低视力与跌倒”的专题发言。他说,在老人意外死亡事故中,跌倒原因占1/2。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中,30%-40%发生过跌倒,50%的人反复跌倒,因此骨折者180万人,女性高于男性,国家每年因此花费160-800亿元。
老人跌倒的原因很多,视力残疾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854万视力残疾,占视力残疾总人数的69%。老年人低视力是由于青光眼、白内障、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等造成的,5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视力急剧下降。
老年人忽略自身视力是跌倒的一个原因。如黄斑变性患者中,80%都发生过跌倒,但不少老年人认为只是视力下降,错过了老年黄斑变性治疗时机,导致低视力。孙葆忱教授提醒,中老年人每年要定期检查眼部,以便早发现疾病。
八成患者没有得到
正规治疗和康复干预
对低视力患者来说,视觉康复非常重要。助视器是低视力患者的主要康复器具,可最大可能地帮患者利用残余视力适应社会。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有八成低视力患者没有得到正规治疗和康复干预。
助视器的功能类似于助听器,可使低视力患者看清楚本来看不到或看不清的东西。常用的有放大镜、防止外界光线直接射入眼内引起视力下降的太阳帽、可滤过短波光线的太阳镜,还有在望远镜上加一个不同度数的正透镜的“阅读帽”等。现在,不仅有整合了视光学、眼科学、电子学、机械学及人体工学等技术的电子助视器,还有语音系统和扫描系统等助视器,不少低视力/盲患者大大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孙葆忱教授说,有人担心使用助视器会让眼睛受损,其实不然。助视器提高视力类似戴眼镜矫正视力,对视力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摘掉助视器以后,视力会保持不变,不会因使用助视器或配戴眼镜而使视力恢复正常,也不会因此使视功能受到损害或使视力下降。如果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可能与其它眼病有关,应予以治疗并适当休息,不宜配戴助视器,也不宜过度使用视力。
信息来源:佚名 责任编辑:沂蒙爱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