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 发展 合作——李鹏外事日记》是继2003年8月《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出版发行以来,我编辑整理的第六部日记体裁的书籍。
从1983年至2003年的20年间,我先后在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由于工作需要,我出访过104个国家,其中有些国家不止一次出访。此外,我还经常参加国内的外事活动,并多次出席国际会议。本书记载的这些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重视睦邻友好关系,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和有利外部条件,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那段历史。
本书大体上按时间顺序分为4部分、80个专题,分别记述了我参与的一些外交国务活动及一些重大国际事件、重要国际会议的情况。采取这种按专题编辑的方式,意在使叙述的内容更为系统和连贯,或许能够在方便读者的同时增加可读性。下面,我简要介绍这4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原则妥善处理国家关系》,主要记述了1983年6月至1988年初,我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参与的外事活动。其中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中苏逐步实现关系正常化。这解除了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屯兵百万对我国构成的威胁,也为之后中越实现关系正常化、柬埔寨实现民族和解铺平了道路。
这一时期,我访问了美国、联邦德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和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考察了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情况,结识了一些政要、学者和友好人士,学习了许多先进的经济技术管理经验,受益匪浅。
1985年7月访美期间,我参观了密西西比河内河航运系统。有27座拦河坝和船闸,年通过能力可以达到1亿吨。我认为美方主要是采用了标准船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船只过闸能力。我还参观了芝加哥贸易交易所,这种期货交易方式有利于保护购销双方的基本利益。兰德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人才济济的私营研究机构,经常为政府或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报告。我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协定。该协定直到1998年3月美国国会才批准生效。
1984年5月,我访问了联邦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同年10月,我和德国总理科尔在上海出席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奠基典礼,这是国外汽车生产企业首次进入中国。我发现德国非常重视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工作,技工进入企业前都必须通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和考试,才能获得上岗资格,这是德国产品质量优良的重要原因。德国克虏伯公司曾是全球闻名的家族式企业,但老克虏伯先生却没有把管理权传给儿孙,而是传给富有管理才能的拜茨博士。
法国的煤炭和石油资源十分匮乏,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大力发展核电能源,如今核电占全国电力的比重已达到70%以上。法国的核电设备实行标准化、大容量,技术比较成熟,生产运行安全。1985年12月,我在巴黎与法国政要就引进核电设备达成广泛共识,为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创造了条件。
在英国,我参观了闻名于世、历史悠久的牛津大学,没有想到校园建筑是那样的古朴。我还考察了伦敦泰晤士河出海口的防潮闸,这里设备比较先进,起闭闸门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
在访问意大利期间,我和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进行了交谈。虽然意共在议会中占了不少席位,不少党员还当上了省长,但显而易见,很难通过选举取得政权。在菲亚特汽车公司,我询问董事长是如何保护国内汽车市场的。他说,主要是车型适合大多数意大利人的消费水平,另外意政府不允许外国汽车公司在意大利开设修理厂,从而保住了菲亚特公司国内市场的销售地位。
此外,我还访问了若干非洲国家,本部分只选录了我访问突尼斯和苏丹两国的日记。这些非洲国家虽然已独立,民族已解放,但许多重要的经济命脉产业仍掌握在原宗主国手里,因此它们仍面临着繁重的经济发展任务。
第二部分《逐步突破对华制裁 巩固发展睦邻友好》,主要记述的是1988年4月至1993年3月,我担任国务院总理第一个任期内的外事活动。
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使中印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结束了近30年来关系恶化的历史,双方就处理两国边界争端达成重要共识。1993年9月,他的继任者拉奥总理来华访问,双方签订了保持中印边境安宁的协定。
在这段时期,我国在内政外交上也曾出现困难局面。1989年春夏之交,我国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风波,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得以继续前进。事件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纷纷干涉我国内政,宣布对华进行全面制裁,断绝一切高层来往,企图给我国制造更大的困难,阻挠我们走自己的道路。
从1990年开始,一些西方国家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每年召开的会议上都提出针对中国的“人权议案”。中国尊重人权,参与制定并遵守《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坚持关于人权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原则,但坚决反对以西方人权观为标准来干涉别国内政。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坚持正义国家的支持下,反华议案先后10次被否决。后来欧盟内部也改变了态度,到1997年人权会议时,法、德、意、西等国退出了反华议案的提案国。事实证明,反华不得人心。联想到2001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选时,一向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竟然落选,更加发人深省。
本部分还记述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没有受到上述事件影响,积极采取措施,保持了国家的稳定发展。我们不以意识形态划线,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国家以及东欧国家建立和保持了正常的国家关系。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外交战线的“丰收期”。中国与印尼复交,与新加坡、沙特、韩国和以色列建交,同越南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开创了我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新局面。这无疑对我国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方发达国家看到中国政局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出于对他们自身利益的考虑,纷纷开始与中国恢复高层交往。从1991年8月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访华,到1992年1月在联合国安理会首脑会议期间我与美国总统布什会谈,宣布对华制裁的西方发达国家都先后同我国恢复了高层交往,所谓“制裁”已被打破。1992年6月,我参加了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脑会议,并在大会发言中阐述了中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呼吁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改善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我还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三部分《抓住机遇扩大开放 广交朋友推进合作》,主要记述的是1993年至1998年初,我担任国务院总理的第二个任期内进行的外事活动。
1994年,我访问了哈萨克斯坦等中亚4国和蒙古,就解决中哈、中吉边界等问题达成一致。中亚与我国在经济上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发展贸易有着广阔的前景。中国与蒙古签订了友好合作关系条约,这对中蒙长达4000多公里的边界线保持长期安宁将发挥重要作用。
本部分还以较大篇幅记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俄关系。中俄双方在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互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两国元首实现多次互访,两国总理建立了定期会晤机制,为发展两国经贸合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中俄先后签订了东段、西段国界协定,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0年普京总统执政以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稳固,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2001年,双方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这期间,我还先后访问了墨西哥、智利、古巴和巴西等4个拉丁美洲国家。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和中国大体相当,但人口只有1亿多,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良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还参观了世界第一大河亚马孙河,目睹了被称为“世界之肺”的热带雨林。
1995年我再次访问了加拿大,与克雷蒂安总理达成引进坎杜型核电设备的协议,并与加拿大9个省的省长座谈,他们介绍了各省的特点,表达了与中国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强烈愿望。1996年3月在泰国曼谷召开的首届亚欧首脑会议,不单显现了西欧与亚洲国家合作的兴趣,也显示出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1996年4月我再度访问法国,就两国合作生产客机达成了协议。
1997年5月,我对非洲7国进行了访问,本部分中选录了访问喀麦隆、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3国的相关日记。喀麦隆自独立以来政局一直稳定,被誉为非洲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第一大国,是我国在非洲重要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伙伴。坦桑尼亚是中国的老朋友,我国帮助他们修建的坦赞铁路,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苏联解体后,西方式民主一度风靡非洲,带来严重后果,一些非洲国家政局混乱、经济下降、人民生活贫困。在结束对非洲7国的访问时,我总结了进一步发展中非关系的意见。非洲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对外工作的基础,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逐步加大对非洲经济援助的同时,也应该实现合作方式的多元化。
199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我于11月再次访问日本。在与桥本龙太郎首相的会谈中,我特别强调,日美防卫合作的范围不应包括台湾,否则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访日期间,中日两国就NEC与上海华虹公司合资建设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芯片生产线,以及本田汽车公司与广州汽车公司合资生产小轿车达成了协议。我还乘坐了最高时速300公里的新干线列车,感觉平稳而舒适。
在这一时期,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时好时坏的状态。克林顿总统在竞选时发表了许多对华不友好的言论,因此在他当政初期中美关系处于低潮,特别是美国同意李登辉访美,向台湾出售先进战机,都严重违背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中方对此提出了强烈抗议。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增长,政局保持稳定,克林顿政府逐步调整了对华政策。1997年10月江泽民主席正式访美,1998年6月克林顿正式访华,两国关系得到改善。
本部分还记述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事件,以及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政策,这一政策对于保护香港乃至亚洲地区金融安全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