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报时,偶有老高没听清报纸的名字或者不小心拿错了,学生们也不提醒他,交了钱拿了就走。更多的时候,老高干脆就把报纸放在手拉车上,要什么报纸自己拿。从来不会有学生多拿,“故意多给钱的时候倒不少。”老高说。在同学们看来,对于老高,与其说是施舍,倒不如说是尊敬,对他自强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尊重。
12月1日中午11时,盲人老高准时出现在沈阳市回民中学门前的公交车站旁,一手拿着探路的铁杆,一手扶着绑有大约100份报纸的手拉车。
从11时40分到12时40分,是老高最忙碌、卖出报纸最多的时候,因为这是回民中学午休的时间,这所学校的很多师生都是老高的“老顾客”。
老高叫高家富,今年51岁,患有先天性视神经萎缩,低保金和他卖报的收入是老高与82岁的母亲的主要经济来源。最近两年,老高的视力问题更重了,基本上看不到光,但他仍然坚持卖报。
老高卖的报纸有辽宁日报、辽沈晚报等5种,一共140份左右,每天清早能卖出20多份,剩下的报纸就要等到中午在回民中学门前卖出了。
五六年前,老高一到回民中学门前卖报,就和这所学校的师生们结下了缘。每当学生来买报,老高经常会跟他们聊上几句。经常有师生给他送鸡蛋、买午饭;有的师生在过年的时候还会给他家里送去米面油之类的;每年冬天,几乎都有老师给老高送保暖内衣,让老高觉得冬天一年比一年暖了。“一个叫段紫竹(音)的学生考上了鞍山的大学,放假回来还和同学来我这里买报纸。”讲起和回中师生的故事,老高滔滔不绝。“前几天,天挺冷,还有个学生给我买了个热乎乎的大地瓜。”
很多同学都已经习惯了拎着买完的午饭,到老高的“报车”前再买份报纸。买报时,偶有老高没听清报纸的名字或者不小心拿错了,学生们也不提醒他,交了钱拿了就走。更多的时候,老高干脆就把报纸放在手拉车上,要什么报纸自己拿,有的学生拿完报纸,还不忘帮老高整理一下剩余的报纸;用不了多久,报纸堆就会变“矮”,捆着报纸的皮筋便松了,也有人帮着老高一起绑紧。从来不会有学生多拿报纸,“还有人故意多给我钱呢。”老高说。过了一会儿,记者果然看到,一个男生说要一份报纸,一共需要5角钱,他却把手里的一元、一角的一共四五个硬币都塞到老高手中,老高要找钱,学生却不肯要。
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多给老高钱,这位同学问记者,“你不觉得他挺自强的吗?有的人身体健全还不知道自己挣钱,上街乞讨,你看高叔,他靠的是自己。”
冬天买报的人相对少,老高有时听出来是熟人第二次来买报纸,他就不卖了,宁可剩下,也不想增加别人的生活负担。同学们与老高之间,在同学来说,不是施舍,更多的是一种尊敬。虽然老高的母亲瘫痪在床,但他每天并没有愁眉苦脸,学生买报时,他也总是乐呵呵的,如果听到学生抱怨考试成绩不理想,他还会说上句鼓励的话。除了自掏腰包买报,有的班级学生们会将废纸、空矿泉水瓶等收集起来卖钱,再去老高那里买报。高二的甘同学从来到这所学校就买老高的报,偶尔还在贴吧上动员别人去买,“学习忙的时候有时间天天看报纸吗?”“不管忙不忙,只要他在就买,有时候天特别冷,还能看到他在那卖报纸,特别有毅力。”一个韩姓的同学说得更直接:“就凭他知道自强,也要支持一下。”
今年夏天毕业的高三(7)班和高三(9)班的学生和老高最熟悉,老高甚至能叫出他们中很多人的名字。这两个班的英语老师朱琳娜告诉记者,在讲一篇关于人心向善的文章时,她无意中提及,“成绩可能伴随你3年,良好的品德却关系你的一生,也许你少吃的一支雪糕,就是门前卖报盲人的一顿午饭。”于是,更多的学生们加入了买报的行列。有时,学生放学时,看到老高还有几份报纸,就全买了,让他尽快回家。“孩子们的行为是我最初没有想到的,我对孩子们讲,毕竟你们还没有经济来源,可以几个人或一个班合买一份。但孩子们依旧通过各种方式关照卖报的高大哥。”
“我为我们学生助人为乐的行为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沈阳市回民中学德育副校长路建敏认为,孩子们身上往往能够展示出强大的道德力量。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人与人之间互爱互助、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等,始终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孩子们能够主动去关心、去爱护、去照顾身边有困难的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心灵是纯净的,是善良的,没有任何名利之心,这是非常可贵的。”
编后语:
这是记者无意间发现的新闻,一件并不惊心动魄的事,一个温暖寒冬的故事。让人感动的,是盲人老高的自强和乐观,还是回民中学的师生助人的热心和对受助者尊严的尊重?具体到每个学生和老师身上,他们会认为自己所做的只是举手之劳,但因此在这所校园中默默传递的却是一股不可小觑的道德力量。这股力量,将是年轻的学子们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向善的自信和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