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大院的“暖灯”
浏览量:735 发布时间:2012-02-27 08:50:22
分享至
2012年的第一场大雪让很多小区至今仍湿滑难行。2月26日一大早,记者来到铁西区肇工街附近的中海社区“盲人大院”却发现,小区柏油路面尤其是通往盲人活动室的盲道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原来,大雪停后的第二天,沈阳供电公司郭家供电营业所青年服务队的20多名队员就扛着铁锹、扫帚来到了盲人大院。“50年来,无论风霜雨雪,还是年节假日,供电员工对我们的帮助,从来没断过。”中海社区盲人协会会长曹丽文说,“‘盲人大院’里的大多数盲人不需要电灯照亮房间,但郭家供电营业所的员工却为盲人们点亮了‘心灯’。”
 
为了50年前的承诺
 
50年前,郭家供电营业所抄表员刘继增走进“盲人大院”,看到残疾人生活很困难,说了一句话:“有事招呼一声,保证随叫随到。”于是,5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电力职工信守着老一辈的诺言,以雷锋为榜样,关心和照顾着盲人大院里的这些亲人。
 
中海社区盲人大院集中住着肢残、智障、盲人、聋哑人等残疾人150多户,其中“双盲”家庭就有45户。针对残疾人行动不便的特点,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郭家供电营业所开始在盲人大院现场售电。每月10日,至今未断。
 
在把本职服务送上门的同时,他们还把大院当成了自己的“家”,制定了“刮风下雨必去、下雪必去、逢年过节必去”的“三必去”制度,一坚持就是半个世纪。
 
有困难找“爱心基金”
 
进入新世纪以来,“盲人大院”的住户收到了一张印着盲文的卡片。上门修理电器,冬天扫雪、雨天修路,节假日搞卫生,米吃完了,液化气用光了……都是供电所的“分内”之事。
 
盲人黄庭健五十多岁才结婚,妻子是肢残人,孩子刚上小学时,一家就靠老黄的退休金生活,日子过得很紧。郭家供电营业所的工作人员时常出钱、出力帮助他。有一天,老所长于美英、组长毕立红和抄表员王艳华到老黄家走访,看到一家人脸色不对。原来,他家孩子上美术课要买画笔和画板,而老黄手里没钱。仨人立即出门,为小孩买来了画笔和画板,孩子笑了。老黄感动得逢人便说:“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不沾亲,不带故,人家这样帮我们,我一定要把孩子培养好,让她长大也像她们一样有爱心。”
 
居民曲凤兰说,从她八九年前搬到盲人大院以后,郭家供电营业所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定期上门收拾卫生、修理电器的传统从未间断过。光她家的电器开关就换了二十几个,没花过一分钱。“换开关的钱来自所里员工捐助的爱心基金。这么多年,到底捐了多少钱谁也记不清了,可盲人大院谁家需要钱、需要帮助,所里的登记表上却记得清清楚楚。”郭家供电营业所所长、服务队队长吴宏伟介绍说。
 
盲人心中的“暖灯”
 
2011年春节前,服务队为盲人大院送去了油和面。除夕夜,正在所里值班的许刚和张琦突然想起盲人邱淑荣家最近灯不太好使,赶到了盲人大院。“我是一级盲残,眼睛只有微弱光感。大年三十晚上我自己在家剁馅儿包饺子,忽然灯不着了。就在我不知怎么办的时候,两个年轻人来到了我家,把灯给我修好了,还帮我包了饺子。灯亮了,我的心也暖了!”邱淑荣激动地说。
 
近年来,郭家供电营业所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辽宁省学雷锋先进集体”、“国家电网公司青年志愿者服务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
 
郭家供电营业所半个世纪服务盲人大院的爱心接力,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一种精神,比黄金更宝贵,比时间更恒久。
信息来源:记者 彭跃东   通讯员 白跃红 责任编辑:沂蒙爱心家园
如评论,请先点击 登录 暂无评论
上一篇 盲人按摩师渐失竞争优势 行业恶性竞争互相压价 下一篇 诚信贵于金 蚌埠盲人兄弟11年执著还欠款
copy@2007-2025 ymax.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沂蒙爱心家园 版权所有 鲁ICP备 07012196 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324号
总访问量:20532701     当前在线人数: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