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为盲人创作
浏览量:871 发布时间:2012-08-23 08:07:21
分享至

  给你一块方巾,遮住你的光明,然后去欣赏一出演出或是一场电影,你是否会感到不安?
  你会不会像《天堂电影院》里的放映员艾费多一样,在双眼失明后仍然对电影了如指掌,甚至知道放映时画面失焦了,还会对小多多说:“当你失去光明后,你会看得更透彻。”
  或许你会说,戏剧或电影本就是光影色的叙事,失去了这些,戏剧或是电影还是它本身吗?
  而我在想,当光影色褪去后,留在“沙滩”上会是什么?
  对盲人们而言,这些艺术形式又是什么?
  最近又看了一次盲人歌手周云蓬的演出,在歌词曲调之外,印象最深的,竟是他在演唱间歇喝水的场景:他往地上摸了又摸,大概花了3秒钟才找到水杯,然后大喝一口,似乎很惬意。试想,一位盲人歌手喝口水都如此困难,那他如何面对创作时的困难?他从创作中会得到怎样的享受?
  近来我连续拍摄了四场有关盲人的活动,其中一场是为盲人朋友特设的音乐剧专场,另外三场是正常人蒙上双眼体验“观看”电影或音乐剧。在拍摄的间歇,我也尝试闭上眼睛,体会失明的状态。当一切都暗下来,我静静地听着演员的台词和旁白,心中逐渐构建出一个舞台场景,在上面虚构出自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连他们的容貌也可以想象得很清晰。这时,我感到自己“看”的虽然是别人创作的音乐剧,却开始创作出一部自己心中的剧。
  所以,当正常人揭开眼罩,说出自己的观感时,答案会千奇百怪。有一位观众甚至说:“我觉得没有人在表演,是在放DVD!”这不禁让人感慨: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盲人看完《哈姆雷特》后呢?他们甚至会没有哈姆雷特。
  的确,为盲人创作是困难的。无论导演如何考虑观众的需要,不同盲人观众的反应都很不一样。在那场为盲人特设的音乐剧专场里,我就看到一种极大的反差:有的睡着了,有的一直在笑,有的不停地骂剧中人物太傻……参加活动大多数盲人都是中老年人,而给他们看的却是一出现代音乐剧,其中加入了许多年轻人喜欢用的网络热词等,似乎和中老年盲人朋友们的距离有点远。
  而就在我一直在为导演担心时,演出收尾了。接下来的一幕幕让我震惊了:看似睡着的观众全都醒了,拼了命地鼓掌,那位一直在骂的观众拍得最厉害;一位观众在擦拭泪水,泪光从他那萎缩的眼眶中隐隐若现……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没有这扇窗户的人们依然可以让你体会到他们心灵的触动。
  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联想起心目影院创始人大伟老师的故事。2005年,一位盲人朋友来他家里做客,刚巧大伟在播放电影《终结者》的英文版光盘,所以大伟干脆说我们一起来看电影吧。为了能让这位盲人朋友看懂电影,大伟累得气喘吁吁,但是,这位盲人朋友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至此,他萌发了为盲人讲解电影的想法,一直坚持至今。
  对于许多盲人来说,艺术形式本身当然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无论多么光鲜的设计,在他们心中都只能去想象,而不能直接体会。而内容呢?甚至内容也不那么重要了。要想让他们完全明白电影或是戏剧内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一定会满足于去欣赏艺术这个过程本身,这或许是他们心里特别需要抚慰的部分。
  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早已出现专为盲人朋友设计的工具,他们完全能跟正常人一样写博客、上微博,但他们在欣赏艺术时的心理却跟常人不一样。当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窗,却一定为你打开另一扇。在和盲人文艺爱好者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对于某些艺术形式的想象力让人惊讶。最直接体现的就是音乐,许多盲人都特别擅长拉乐器,学起歌来甚至也比一般人快。就连你认为他们不会擅长的色彩,也有许多人能够给你清晰描述。甚至,他们描述出来的舞台颜色会比真实的更绚丽多彩。
  中国是世界上盲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却少有专为盲人开设的影院或是剧场,更少有为他们打造的作品。许多人在谈观众市场细分,很多小众的艺术形式都可以蓬勃发展,但至少几百万盲人的艺术市场却还是个零。如果一位艺术家能够深入盲人群体,了解他们对艺术形式的独特需求,再去创造一部适合特定年龄段盲人观看的戏剧或是电影,这是不是也算独辟蹊径?不过,要想做到这点,抱着做流水线产品的心理是不可以的,找几个明星拼凑个东西也是不可取的,盲人朋友虽然很珍惜享受艺术的过程,但他们其实对艺术是最清醒的,一部剧用心与否,在他们这里会很容易得到验证。

信息来源:佚名 责任编辑:人民网
如评论,请先点击 登录 暂无评论
上一篇 河南盲小伙儿上书 为全国盲人争盲文阅读权 下一篇 两位盲人学员在朗阁的追梦故事
copy@2007-2025 ymax.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沂蒙爱心家园 版权所有 鲁ICP备 07012196 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324号
总访问量:20492234     当前在线人数: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