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洗自己的小衣服;五岁,给妈妈洗脸洗脚;六岁,喂母亲吃药;七岁,帮助妈妈上厕所;八岁,跟着爸爸去市场买菜;九岁,给妈妈洗澡,收拾房间……她就是居住在天津市柳林街腾华里社区的高然,一个年仅14岁的小女孩,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女孩,不仅品学兼优,更是独自一人,凭借自强自立、坚强乐观的品质,用柔弱的双肩担起了照顾一家四口盲人的重任,以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感人至深的亲情赞歌。日前,她被评为河西区柳林街的自强少年。
我是家的希望
走进那间只有8平方米的房间,记者看到,房间内的物品很紧凑,三个柜子,一张床,那张只有1.5米宽的床,一家三口挤了14年。屋子里除了盛放物品的柜子外,还有一张梳妆台,是高然做作业的地方。高然就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生活、学习。记者问她,是否羡慕其他同龄人的生活时,高然说,“我羡慕其他同学,他们有父母接送,可以买漂亮衣服,好看的娃娃,可以上补习班、特长班,这些我都没有,可我们拥有同一样东西,那就是父母对我们的爱,爸爸妈妈也想给我最好的条件,毕竟我家的情况太特殊了。只要拥有父母的爱,就是我前进的动力。我已经长大了,为全家人做饭,帮母亲洗脸、喂饭、吃药,把妈妈背到厕所、扶上坐便,晚上回家帮家人洗澡、擦身、洗衣服、擦地、收拾房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现在的我不仅要好好照顾他们,还要好好学习,那样以后我就有能力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了。只有勇于挑战,才能跨过生活的沼泽地。我是全家的希望,我要撑起家里的一片天。”
她从小就懂事
“我们这个家庭很特殊,一家五口,四个重度残疾,爷爷、奶奶、我、高然爸爸都是盲人。奶奶因为患有偏瘫卧床八年。而我在生完女儿后,不幸地患上了产后类风湿,先天失明的我又瘫痪了,四肢也渐渐萎缩。本来就生活不便的我,就更没有办法照顾高然。因为我患的是产后类风湿,胳膊、腿总是疼,无法抱孩子,孩子现在都14岁了,我这个当妈妈的从来就没有抱过她。”高然妈妈靳学芝说到此处时,眼中的泪水再也无法抑制,“我真的好想抱抱我的女儿,让她在我的呵护下成长……”
同样先天失明的高迎彬,提到女儿,顿时哽咽了。“家里四个盲人,孩子的妈妈和奶奶又都瘫痪了,还能看到一丝光亮的我,必须留在家里照顾其他人。孩子从三岁开始,就自己穿衣服,四岁就拿着盆子洗自己的小袜子、小背心,自己梳小辫。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会做简单的饭菜了。她每天早上六点钟准时起床,叠被子,收拾房间,把家里的一切打理妥当后才去上学,晚上回来还要忙活家务事,一般都是凌晨1点才睡觉。别人的孩子都有父母接送,可我们家高然,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人。”
对长辈很孝敬
“我们这个孙女可真是懂事啊,8年前,我患了脑血栓,瘫痪了,孩子闲下来的时候,就给我和她妈妈按摩,那小手按得可舒服了。我们一家五口,三口人都是药罐子。她就给我们倒水、送药,她妈妈因为手脚萎缩,无法自己吃药,她就给她妈妈喂到嘴里。别看她这么小,只要她在家,她就会抢着背她妈妈上厕所……”高然奶奶边流泪边说。“为了让我们老两口子住得宽敞点儿,儿子媳妇把家里最大的屋子给我们住,而他们三口就挤在那个八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孩子已经14岁了,她也和父母挤了14年了,苦了孩子了。”爷爷摸着高然的头说。本报记者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