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言:残疾人公考除了勇气还需要什么
在经历过四次“未果赶考”后,宣海于20日在互联网上查到已通过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报名初审,喜忧参半。喜的是,本次安徽省“公考”拿出两个名额指明只招“残疾人”;忧的是,他心系的“无障碍考试”能否实现。(新华网 3月22日)
残疾人是边缘人群的典型代表,而政府干部是主流人群的代表之一,两者的交集能体现地区对于边缘人群的接纳程度以及社会的宽容度。当前中国残疾人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残疾人遭遇就业歧视仍普遍存在,整个社会对残疾人群的认识和包容程度也还不到乐观的程度。目前,行政机关招录残疾人就业的数量远未达到法定比例,尽管多地出台了“公务员招录不得拒绝残疾人”的政策,但操作性不强。
笔者认为,公务员招录要接受残疾人,关键还在于设立适合残疾人的岗位,发掘残疾人的优势,重点在残联等相关部门设立岗位,为残疾人提供专门职位,鼓励残疾人之间竞争上岗,避免面试、体检中出现偏见或歧视。
要提供专门的考试渠道,考虑残疾人特点,设立盲文、大字体试卷、无障碍通道等等专项考场,方便残疾人考试,激励有志从事政府工作的残疾群体参加公务员考试。
为残疾人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残疾人的竞争力,及时了解、合理解决残疾人在社会招考中遇到的困惑和难处,加大招收高学历残疾人力度。
去年五月,国务院等部门收到了由666名残疾人及家属联名建议信,信中建议公务员考试应按照不低于1.5%的法定比例招录残疾人,并为残疾人报考、考试提供无障碍环境。残疾人群要融入社会除了需要自己充满勇气与斗志外,还需要社会的认可与包容,相信通过鼓励残疾人公考,加大行政体系中残疾人的比例会为残疾人争取自身利益,促进社会更包容、更全面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