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曲艺与盲人
浏览量:1121 发布时间:2013-10-19 21:50:48
分享至
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White Cane Safety Day)”。盲人作为残疾人,固然受到社会的关注。而这一群体,对世界文化艺术有其特殊贡献。西方之荷马固然是一显例。而广东曲艺的历史上,尤其值得为盲人大书一笔。
在广州早期的曲艺中,除正常的艺人演出外,还有不少的盲公盲女的演唱。可以称得上“状元”的叫锺德。所谓“盲公状元”是由西关一帮富人选举出来的。民国初年,西关宝华坊的土地诞,请上全广州的盲公来演唱,以便评出最优。当时还不知道有“冠军”、“亚军”、“季军”的名词,而用“状元”、“榜眼”、“探花”,唱的是《西厢记》中的一段。

  土地诞是二月初二,民间视为最热闹的神诞,故每个区的坊众都踊跃参加。活动场面最大的是捐资,坊众在土地坛前捐资作为该次活动的经费。当时富人除捐整只金猪外,还会邀请失明艺人来助兴。唱的是全本木鱼书,从初一唱到初三,这些用小说改编成的木鱼书,有《红楼梦》、《西厢记》、《薛仁贵征东》、《金叶菊》等等许多本,但一般每年只请一个盲公来唱一本。而这次搞了点新意思,请的人多,每人唱45分钟,都是《西厢记》中的一节。几个晚上下来,“锺德”被评为状元,榜眼为“盲就”,探花为“桂妹”。

  1

  盲公锺德,首开歌艺界“个唱”

  锺德成为状元之后,身价百倍。开始他可以随意演唱,如今却要求拒绝唱散曲,并要求一个人包一个晚上,也就相当于个人演唱会。民国二十年代,锺德是全广州唯一有这种资格的人。后来,锺德又提出,酬金按整晚计算,也就是即使戏院请了其他演员,他也收一晚的酬金。你要请他唱一首,也要算一晚的价钱。那时一晚的酬金是二十元,是相当了不起的酬劳。因为茶客每位才收两毫,即收一百名茶客才顶得上他唱一晚。因此人们说,歌艺界开个人演唱会的,锺德是第一个。

  广州演出之外,锺德还到香港演出,至少五天。来回车费,酒店住宿,都要歌坛全包。如五天都满座,另加日期,就逐日计算。他第一次到香港,在武彝茶楼,茶价每位四毫,由于场场满座,继续加唱五天。一年之后,他再到香港,一群文化人发现他的歌太受欢迎,大家合力把歌词记录下来,以便传唱。锺德失明,唱的曲没有曲本,完全靠记忆,于是大家又将其记录下来,参与此事的是新闻界的劳伟孟先生,连同六七个爱好者,在歌坛包一张桌子,个人拿笔,逐句记录,然后相互对照,进行校正。以后锺德在来香港,就拿起他们的稿子对照,然后修改定稿。为此,他们合资出版了一本《今梦曲》。

  当时有唱片公司问劳伟孟,锺德唱的曲子哪首最好?劳伟孟认为是《祭潇湘》,可作为代表作。于是,唱片公司找人去锺德那儿,要求录制唱片,不料被锺德一口回绝。理由大家都没想到,既不是酬金问题,而是观念问题。原来唱片公司有句俗话,叫“录音”为“收音”,锺德认为,录制唱片会把他的歌喉一起收去,他就会失声。许多朋友向他解释,他反而认为朋友想害他。唱片公司没办法,想到另一个艺人桂妹。以往锺德把桂妹视为劲敌,这点社会也承认,有些演出请不到锺德便请桂妹。因此,唱片公司就与桂妹商谈。这样,失明艺人录唱片的第一个并非锺德,而是桂妹。事情过了几个月,桂妹在广州一个歌坛演唱,锺德想起“收音”的事,让一个人去听,看桂妹是否哑了。听后觉得,桂妹声音反而更清亮。锺德忍不住,跑去问桂妹,录音后有无“失声”,有无影响歌喉?桂妹也爽快,说:“如果你这怕那怕,最好不要录唱片。我没事,但不保证你也没事。如果录了唱片,你睡不足,又爱吃煎炒食品,那你的歌喉保准被收音。”桂妹最后说,自己并不鼓励锺德入唱片。

  锺德回去细想桂妹的话,觉得她是想独占市场,不行!于是马上与唱片公司联系,出自己第一张唱片—《祭潇湘》。

  那时,失明艺人唱《红楼梦》有一套办法,因为失明,所以只能分段学。据广州“以文堂”出版的南音《红楼梦》的册子,共分成24曲:《梦游太虚》、《怡红祝寿》、《芦亭咏雪》、《宝玉葬花》、《夜访怡红》、《晴雯撕扇》、《晴雯补裘》、《私探晴雯》、《祭晴雯》、《黛玉葬花》、《黛玉焚稿》、《宝黛埋花》、《潇湘听雨》、《潇湘琴怨》、《宝玉赠帕》、《宝玉心迷》、《宝钗送药》、《宝玉恨》、《黛玉弃世》、《宝玉相思》、《哭潇湘》、《入闱》、《逃禅》。

  而这段《祭潇湘》的唱词,其实其他艺人都不会唱,因为是锺德自己编的,何况唱时还非常多的即兴表演。这些曲子由师傅传授,失明艺人全靠用脑子记,锺德也是如此。可是锺德的《祭潇湘》与《哭潇湘》不同。当时的盲人明星“盲就”、“盲水”、“龙舟松”等,唱的24首红楼梦,有23首与锺德的大同小异,就是这一首不同,他们的《哭潇湘》是:“凭栏直出到潇湘,你睇庭中寂寂甚凄凉……”是从进入黛玉的环境写起,大段铺设,而锺德的《祭潇湘》别开生面,一进入潇湘馆就致祭和奠酒:“含泪携壶呼麝月,傍花随柳出深闺。行行到了潇湘馆,又只见翠竹苍松雨色迷。残花满径无人扫,泥落空梁燕自飞……”然后就写“三杯酒”,每杯都写得丝丝入扣,情真意切。这说明,一个失明艺人凭想象力,写出如此动人的词曲,难怪得到后人百倍的赞叹。

  锺德还有一张唱片《宝玉相思》也是脍炙人口,这首曲子不是他的创作,而是24曲《红楼梦》中的一首。因为当时出唱片要两张为一套,所以再多录一首。为了录制的规定时间,锺德删去原曲的许多唱词,以致有些如20句才到乙段,而他只唱10句,也叫“省略法”。下面列举一个例子,一般失明艺人唱的《宝玉相思》开头是这样的:“花烛夜,月腾辉,洞房春色起门楣。此夕金碧画屏开孔雀,芙蓉绣幕待牵丝。想我宝玉姻缘应无再误,丝罗明是许订黛玉佳期。百年今遂三生愿,不枉我栖鸾当日种就连枝……”后面唱的是大段的心理,足有几十句。可是在“省略法”中,锺德删去大段的心理,在“佳期”后面就“忽听笙歌嘹亮向人催”,然后进入“廉钩乍响似有人声至”,所以,删节后也有些内容衔接不上,这是一种遗憾。

  2

  盲艺人的艺术特点与生存环境

  “盲水”也是一位失明艺人,他的名气不及盲德,所以他的真名实姓都没有记录,只知叫阿水,大家干脆叫“盲水”。他擅长拉二弦,尤其在土地诞唱曲,不但唱南音,还唱二王和梆子。有人说,他的曲都从“大八音”来的,确实,那是唱全本的戏曲。

  《正德皇下江南》是盲水唱得最多的,而且他另有一格。原本这首曲唱南音,而用大八音的唱本是梆子二王夹南音,还有二流板眼等,因此一唱特点就显现了。这段曲原来是粤剧《游龙戏凤》的一段,戏中正德皇到龙凤店遇到李凤为最高潮,因此粤剧也把龙凤店作为最高潮。但按剧情,正德皇把李凤封为贵妃,派迎亲队伍接她的时候,李凤已经死去。正德皇对她念念不忘,于是有了《夜祭李凤》这一段戏。盲水把这段唱得丝丝入扣—

  (南音)愁默默,倍悲伤,春山含泪锁双眉。婉转漫栽连理树,无端风浪折莲枝。一笑倾城真绝色,可怜红粉葬污泥。种下情根难割舍,好似交颈文禽一片虚。狂风暴雨花遭害,一抷黄土埋葬娥眉。(二王慢板)卿卿卿,在幽冥,未晓为皇到此,但只愿望乡台上,听我,言词。自从你,卿亡后,孤就无心,国事。行不安,坐不宁,神魂颠倒,好似孤雁,无雌。曾记得,并香肩,与你殷勤一对。(反线半边菊)双携玉手,卿怜我我怜卿,金石同心永不分离。问天何故倾倒这香驹,莫非生前定,薄命是红颜。(正线慢板)只可怜,才华女。无辜绝世。恨只恨,东风无力把你,扶携。

  曲词当然不算佳作,曲子免不了还是龙舟、南音、木鱼等形式,但是这首曲风行一时,因为“盲水”当时能以多种声线演唱,少女、老妇、小生、儿童,都运用得相当自如,这并非粤剧那种平喉子喉。“盲水”就有这种本事,老爷的唱腔就用老爷的声线,特别是小姐和丫鬟对唱,一个人扮演两种声调,都如同真的一样。

  “盲水”因为熟练地掌握这种常人难以掌握的声线,故在那时也标新立异,出人头地。

  失明男艺人除钟德以外,民国初年最出名的还有“盲就”,知名度仅次于钟德。那年在西关曲艺比赛中一决高下,结果钟德为“状元”,“盲就”成为“榜眼”。

  那时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风格,以便与众不同。因此,擅长粤讴的“盲就”,与桂妹、二妹等失明女艺人唱妓女内容有所不同,“盲就”专长嫖客自叹的怨曲,也有反映当年珠江河畔妓院情况的,从中可以看到当年这个行业的历史状况,也成为历史学家珍贵的参考材料。

  道光年间是广州“花事”最全盛时期,妓船多是船楼画舫,互相排列在珠江上,俗称为“寮口”,曲中的“寮口”就是指妓院。当时,有钱人到妓院饮花酒,多数以记账为荣,故后来他的曲子有“见赊唔见结”的说法。“河厅”指的是专管花船的衙门,衙门差役也常向妓女勒索。当年珠江妓女共分两种,一是向鸨母借了钱,指在妓院中当妓女还债的,“盲就”有首曲唱到“虽则鸨母近日亦算有几家系时运好,赎身成几十个女,仲有几十个未开铺”,就是写鸨母养女的事情。文中的“铺”读平声,即“铺陈”的“铺”,所谓“开铺”是妓院术语,接客的意思。二是鸨母买了穷人家女子,训练她当妓女的。因此,有些客人愿意替女子还债,钱给了也可以让女子离开,“娶”回自家金屋藏娇,俗称“住埋”。这种妓女在向客人交代时,往往抬高所欠的价目,为自己多得一点,就是所谓的“斩客”,这句话一直流传到今天。因为靠“斩客”,对无法再“开刀”的熟客,就借故推辞或只和他们应酬,宁愿向新客“开刀”。而后者则由鸨母开出一个价钱,客人付足了也可以为她“脱籍”。历史学家善于从许多粤讴中,洞察妓院的历史,如一首《真正恶做》,且不论作者的意图,从曲中,可以知道珠江妓院的主要制度和妓女的类别,以及环境,也写得一清二楚。有些甚至写得很细,如珠江花舫隔得很近,容易发生火灾,曲中也给予描述。差役上船勒索,虽只有三言两语,也栩栩如生。上世纪20年代此曲在香港传唱,给人以追忆花舫的情景

  “盲就”所唱的其中一首,也是招子庸在《粤讴》上刊登的,成为他最喜爱的演出作品,叫《唔系乜靓》—

  你唔系乜靓啫,做乜一见我就心伤。想必你未出世就整定销魂今世惹我断肠。你系前世种落呢根苗,今世正有花粉孽账。故此我拼死去寻花,正碰着你呢朵异香。红粉见尽万千,唔似得你咁样。相逢过一面,番去至少有十日思量。舍得死咯敢话死去会番生,我又同你有死账。难为我真正死咯,个阵你话有乜相干。呢会俾个上天跌个落嚟,我亦唔敢去乱想。真真要见谅,莫话粒声唔出就调转心肠。

  这首曲写公子王孙的心事,又告诉妓女不要以为所有嫖客都容易灌迷魂汤的。这首曲也在某种程度表现了走进妓院的人的心态,非常流行。

  另一首流行的粤曲叫《乜得咁瘦》,完全用广州俗话写成—

  乜得你咁瘦,实在可人怜,想必你为着多情惹恨牵。见你弱不胜衣,容貌渐变。劝你把“风流”两个字睇破吓,切勿咁绻缠,思最会把精神损。你睇痴蝶在花房,梦得咁倒颠。就是恩爱到十分亦唔好咁绻恋。须打算,莫话只顾风流唔怕命短,问你一生能结得几多个人缘?

  这首逻辑性很强的曲子,逐层深入,把女子消瘦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奉劝,属于嘲弄妓女的曲子。妇女都乐意听,甚至把盲公请到家中演唱。由于良家妇女不知妓院的情况,才乐于请盲公回家。招子庸利用粤讴,让家庭妇女多了解社会的情况。

  一首《生得咁俏》,从道光年间一直流传到二十世纪30年代,写一个妓女由于生得俏丽而不惜向客人动刀,俗话说的“恃靓行凶”,曲词极为生动—

  我生得咁靓,怕有鲜鱼来上我钓。今朝挈在手,重系咁尾摇摇。呢回钓竿收起都唔要,纵不是鱼水和谐都系命里所招。我想大海茫茫鱼亦不少,休要乱跳,铁网都来了,总系一时唔上我钓啫,我就任你海上逍遥
信息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沂蒙爱心家园
如评论,请先点击 登录 暂无评论
上一篇 泄露网民隐私阻碍行业创新 搜索引擎无视Robots协议三大危害 下一篇 郯城县庙山镇彩虹助残志愿服务队成立
copy@2007-2025 ymax.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沂蒙爱心家园 版权所有 鲁ICP备 07012196 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324号
总访问量:20475775     当前在线人数: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