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的第一部电影是《非诚勿扰》
蒋鸿源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看电影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爱好。上世纪80年代,因为视网膜脱落左眼失明,右眼视力跌至0.02,再也不能正常看电影了。
2006年,蒋鸿源受市盲协委托编写《上海盲人事业发展简史》,很多盲人都表示出从未看过电影的遗憾。“如果有一种方法,能让盲人听懂电影,那该有多好啊!”一个为盲人讲电影的计划渐渐在他脑海中形成:利用影片对白的间隙,插入对电影画面、人物和情节的解说,盲人不就可以听懂电影了吗?
2008年,蒋鸿源找到在无障碍电脑班上结识的吴君沁——一位朗诵比赛的获奖者帮忙,吴君沁想也没想就答应了。2009年初,由蒋鸿源撰写解说词、吴君沁配音的第一部无障碍电影《非诚勿扰》诞生了。五年间,他制作了88部盲人电影。他的举动感动了很多人,自发形成了一支志愿者团队,有人负责上网搜电影,有人帮忙刻盘,有人主动配音……
电影看了8遍写词花了6天
眼睛不好,蒋鸿源每月坚持选五六部新片看,每次坐在第一排,眯着眼紧盯荧幕,吃力地分辨着模糊的微光,会请一位明眼人作陪,不懂的地方随时提问。“我自己得搞懂了,才能写解说词。”蒋鸿源说,《安德的游戏》只看一遍怎么可能记得所有情节?他跑去央求上海电影译制厂负责人把片子借回家看,负责人一定听说不行,这有盗版嫌疑。最终被他的精神感动,借给他一份黑白的工作拷贝。他说,回家电脑上一共看了八遍,把所有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全部弄清楚了,才开始动笔。
“制作无障碍电影,难就难在解说词的编写上,你要清楚地告诉盲人发生了什么事情。”蒋鸿源说,解说词必须与影片对白的间隙“无缝对接”,不能“压”台词。“有时,留白很短,必须介绍的背景和情节却很多,我们就要拆分解说词,留白很长,就要多交代一些细节。很多电影采用回忆与现实重合两条线,你必须不停地运用插叙和倒序,不然盲人‘听’得晕头转向。”写好一遍后,他会用盲人专用的读屏软件读一遍,调整字数,看是否与对白有冲突,6天时间写了3万字。
每季度放映最新无障碍电影
蒋鸿源的解说台本,字数动辄两三万。现在,上海的影院,在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会放最新的无障碍电影。蒋鸿源坦言自己承受着时间的压力,因为新片的无障碍版本必须抢在档期内制作完成。“每一部无障碍电影都受到热烈欢迎,他们打电话来给我鼓励,我不但不觉得累,反而感到非常愉快。”他说。他的解说词是一字一句在电脑上敲出来的,因为眼睛不好,脸都快要贴到屏幕上了,制作过程非常累人。
这次受南京UME影城之邀,他把刚刚给上海影院赶完的《安德的游戏》带给南京的盲人朋友。据南京市残联介绍,今后每季度会放一次最新无障碍电影,最大的影厅能容纳200人,将把蒋鸿源的最新解说台本献给南京盲人,昨天现场念解说的是广播台DJ。
通讯员 石珺
如评论,请先点击 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