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3日消息,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到目前为止,HIV(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制工作已经有20年历史了,虽然科学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这个世人渴望的疫苗却迟迟不愿上场。甚至有科学家称,疫苗研制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
在参与疫苗研制工作中的所有科学家中,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长大卫-巴尔的摩教授充当了一个领头羊角色。最近,巴尔的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他表示,虽然一直在努力,但研制成功的希望却“非常渺茫”。“1984年,我们被告知这样一种观点:既然已经发现了这种病毒,那对抗它的疫苗一定就躲藏在角落里。然而,与发现这种病毒时相比,我们几乎没有向前前进一步。”
2007年,一项大规模试验性疫苗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这种失败让科学界的士气遭受重挫,研制人员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沮丧之中。也正是由于这次的失败,人们很快就意识到,尽管艰苦努力了10年之久,并且投入了数百万美元,但在现实世界,HIV疫苗研制工作提供的却是一种“零保护”。
有意思的是,虽然美国科学家给人一种灰心丧气的感觉,但世界其它地区的同行却还是信心十足。牛津大学参与疫苗研制工作的昆廷-萨坦塔教授便表示,保持一种现实的态度虽然十分必要,但取得突破仍可以很快成为现实。他说:“当然了,我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一种对抗HIV的疫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停止寻找的脚步。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取得进步,虽然只是很小的进步,但任何时候,我们都无法预言会有什么科学发现。”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科学家研制出对抗各种病毒的疫苗,但HIV这种病毒绝对是一个难于战胜的对手。它拥有很强的伪装能力,让人体的防御系统形同虚设;而为了免遭破坏,它们也一直处于变化状态。这也就意味着,利用HIV一个可识别部分预先启动免疫系统的疫苗将无法发挥功效,即使它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人体也是如此。
萨坦塔教授说:“这种可变性是研制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相对于流行性感冒而言,HIV的变化速度更快。”除了可变性之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便是它的致命性。通常情况下,科学家可以从一种病毒感染的幸存者那里了解到这一点。但在对抗HIV过程中,至今仍没有出现有人将其完全清除的可靠报告,虽然一些HIV携带者能够存活数十年。
不得不提的是,将全部精力集中在疫苗身上将忽视在艾滋病治疗方面取得的重大进步。最新问世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便为人们描绘了这样一种前景——一些艾滋病患者的寿命几乎可以与常人无异。然而,最近刊登的研究结果却显示,他们仍无法完全清除体内的HIV。
尽管其它HIV疫苗研制项目让人们看到了些许希望,但对于巴尔的摩教授的观点,一些HIV专家还是持一种赞同的态度。国家AIDS(艾滋病)信托基金首席执行官黛博拉-杰克表示,任何放弃希望的理由都是不存在的。她说:“我们必须牢记的是,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共历时47年,而水痘疫苗的问世也经历了42年时间。眼下,全世界正在进行的疫苗试验共有30个。即使它们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但我们仍可通过这些试验加深对HIV的了解。”一直以来,国家AIDS信托基金便游说政府为HIV疫苗研制工作投入更多资金。
泰伦斯-席金斯信托基金的利萨-鲍尔说,制药公司的宣传以及有关研制前景的报道转移了人们的关注焦点,即从当前可利用的实际办法到那些可能感染的高危人群身上。“对于他的观点,我只能发表这样的评论:我们需要在未来的希望和现在可做之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很多人对注射疫苗的方式绝对是持期待和欢迎态度的,原因很简单:这种方式允许他们在余下的日子里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不幸的是,这种期待在现实世界还没有成为现实。也就是说,安全性行为、检测和治疗仍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庆幸的是,HIV的攻势正开始减弱,但它们会转入阵地战,一个患者接一个患者地攻击。”(任秋凌)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