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新闻信息
音频展播
爱心影院
软件下载
家园论坛
通知公告
新闻信息
音频展播
爱心影院
软件下载
新闻详情
盲人与世界的距离
浏览量:1043 发布时间:2014-09-19 09:23:25
分享至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台湾视障歌手萧煌奇的一首《你是我的眼》,如今成为走红的名曲。有人说,这首歌是献给他的母亲;也有人说,这是献给他的爱人。但是,对于所有导盲犬的主人来说,这句歌词大概可以道出他们对于导盲犬的所有感情。
这是贺嘉祺在参加了今年暑假的社会实践之后感悟出来的。
网上拉赞助 微博竟被屏蔽
贺嘉祺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学读大二了。在这个暑假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生活会跟盲人群体有什么交集。的确,1米95的大高个儿,学校篮球队的运动员——美好的未来在他的眼前才刚刚展开。生活在他的眼里,是那么新鲜,那么光彩夺目。即使偶尔有抱怨和牢骚,但依然掩盖不了他所坚信的生活本身的五彩斑斓。走在路上,看到盲人,他顶多是投过去几束好奇的目光而已。
然而暑期在上海一家犬业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让贺嘉祺和他的队员们不仅认识了导盲犬,也更近地走入了盲人的世界。对于这个群体,他们开始有了越来越特殊的亲切感。
社会实践活动是北京科技大学的精品课程。因此,在大一的时候,贺嘉祺和同学院的马宸宇以及其他几名小伙伴们,就已经为暑期社会实践做什么而发愁了。
“我们是学经济的,一开始想要做微小企业的发展调研,但是在做方案的时候发现,由于受到自己专业知识的限制,这个专题很难做深入。”马宸宇回忆道。
就在大家都为主题受阻而发愁的时候,一个队员看到了陈燕的故事。陈燕是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音师,她曾多次携带导盲犬乘坐地铁时被拒。这个故事引起了队员们的关注,“大家好像确实很少在北京的地铁、公交上看到过导盲犬,所以我们觉得这应该是个很有意思的课题。”
确定了主题之后,队员们开始了前期的策划和准备。其中最让贺嘉祺和小伙伴们苦不堪言的是拉赞助。“一开始,我们想利用学生会的资源,跟合作的商家联系,但是商家对于导盲犬这个领域不是很感兴趣,一般都直接拒绝了。”
无奈之下,队员们开始“广撒网”。贺嘉祺说,最夸张的时候,他们几天之内在微博上给所有能认得出名号的老板和企业发了几百封私信,“最后我们的微博都给屏蔽了。”私信发出后如石沉大海,就在贺嘉祺他们不抱什么希望的时候,当当网、大佳网来了回音,一家答应出钱,一家答应出书提供给学生进行义卖。“看到两家回复的时候,我们真的都要哭了。”
认识导盲犬 从惊讶到感动
贺嘉祺第一次见到导盲犬的时候,吓了一大跳,以为见到了一只“假狗”:“那只狗特别安静,从来不叫,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就像一只假狗一样。”后来接触多了,贺嘉祺才知道,经过严格训练之后,只要戴上颈圈,穿上导盲鞍,导盲犬就知道自己进入了工作状态,而进入工作状态的导盲犬会对路人的干扰不予理睬,对于主人的命令绝对服从,并且可以连续几个小时不上厕所。只有卸下导盲鞍之后,导盲犬才会从工作状态中松弛下来。
此后的十几天里,参与实践的几位大学生在与不同家庭导盲犬的相处当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导盲犬这双“眼睛”的伶俐。贺嘉祺说,坐公交车时,主人跟司机打声招呼,导盲犬就会自动找到老弱病残专座,头顶一下,自己钻到座位下面安顿好,连尾巴也不露出来;如果人坐满了,导盲犬就横过来,头朝司机卧下,主人手扶栏杆站立。不论是坐公交还是地铁,主人会告诉导盲犬在哪一站的下一站下车,导盲犬“听懂”后,会在目的地之前的一站站立起来,提醒主人马上到站,“导盲犬特别聪明,甚至还能判断出地铁是哪个方向开门,”贺嘉祺甚至开始相信,他们是能听懂人类语言的。
实践团队在上海认识了一位名叫黄鸣的盲人,她说的一段话准确地归纳了导盲犬对于盲人群体的重要性:“盲人什么都要靠别人,求人的日子不好过,明眼人是按他们自己的意愿让我们做事,而导盲犬会完全服从我们的意愿做事,让我们更加自由。所以相对于家里的明眼人,我们更愿意把自己的手交给导盲犬。”
对于主人来说,导盲犬不仅仅是他们的眼睛,还是他们生活中密切的伴侣和儿女。马宸宇曾经被这样友爱的一幕感动得湿了眼眶:一对盲人夫妇,男人牵着狗,女人手搭在男人肩上,两人大步流星地向前走着。“没有丝毫我想象中的小心翼翼,三者之间彼此的依赖和信任,让我的心头一震,觉得特别美好。”
做推广使者 照亮盲人生活
然而,在团队成员调研的过程中,贺嘉祺他们了解到,导盲犬目前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并不高。
“尤其是老人,很多老人认为,狗就是狗,怎么可能会知道什么时候咬人。有个盲人告诉我们,以前她邻居有个老奶奶,一见到导盲犬就打110报警。”
像调音师陈燕一样,盲人带导盲犬乘坐交通工具被拒也是常有的事儿。“有位李先生告诉我们,有一次他坐公交,有位老奶奶怕狗,愣是不让导盲犬上车,后来还在车上突然大哭以示抗议。”
对此,已是“犬通”的马宸宇解释道,实际上,导盲犬的培育选拔有着严格的标准,通常是8代以内没有伤人记录,“对于任何人来说,导盲犬都是绝对温和和安全的。盲人的生活已经那么不容易了,特别不应该剥夺导盲犬带给他们的便利。”
让团队成员们感受最深刻的其实是一场无障碍电影。“之前,我也从没想过,盲人怎么还能看电影呢?然而体验之后,我的感觉是,这电影是真‘不好看’。”贺嘉祺说,观看无障碍电影的时候,有人在电影台词之间做着旁白。他留心观察了身边盲人的表情,一个个努力侧着耳朵,满脸的认真。“说实话,那时候我的滋味挺不好受的,我闭上眼睛感受了一下,旁白的声音、台词的声音,其实会极大地分散人的注意力。这一点让我觉得,盲人们在感受生活的美好方面,要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代价,因此我们不应该剥夺他们可以享有的这点便利。”
贺嘉祺说,未来他们想把导盲犬的项目继续传承下去,推动社会“与导盲犬同行”的认知度,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条件拥有导盲犬。“培育一只导盲犬的成本特别高,至少需要20万元人民币,养一只导盲犬的花销也特别大。但是如果社会认知提高了,有更多的企业和组织参与到导盲犬的培养和捐赠上来,盲人的生活肯定会得到更大的改善。”
本报记者 牛伟坤
信息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沂蒙爱心家园
如评论,请先点击
登录
暂无评论
上一篇 泗洪开设电子商务暨盲人按摩培训班 帮助残疾人就业
下一篇 北京地区盲人有了“盲人电脑教室”
邮箱登录
发送验证码
登 录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copy@2007-2025 ymax.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沂蒙爱心家园 版权所有
鲁ICP备 07012196 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324号
总访问量:20580869 当前在线人数:43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audio 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