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美国聋人艺术一瞥
浏览量:1047 发布时间:2016-01-27 22:25:47
分享至

如果熟悉古典艺术历程,你会发现,我们所熟悉的艺术史是一部理想美的历史——表达的是理想的身体、理想的环境和理想的道德伦理——人类总是试图用所谓的理想来修改自己,艺术成为一种对日常经验的否定和修改手段。脱离鲜活经验的艺术,被杜威这样的美学家讽刺为“文明的美容院”。

这是为什么古代艺术记录中几乎没有聋人的身影,尽管达芬奇和拉斐尔身边都不乏聋人画者,但我们今日所知的聋人艺术家仍然寥若晨星。理由不言而喻:聋人被认为是残缺的,难登艺术理想王国的大雅之堂。然而,如果我们承认真实的世界本就没有完美,而且,并非是经历洗炼、进入心灵够深,就能使一切完美起来,在觉悟境界上使不完整的变成完整的、不和谐的变成另一种意义上的和谐,重点在于:能否从根本上接受,这就是一个特殊的人,能否从根本上接受,肉身的脆弱是人之可能性的常态——只有理解这点,方能真正拥抱聋人创作之卓越。

19世纪以来,现代艺术的革命正是从拒绝理想美开始的,现代艺术所表达的恐惧、丑陋、扭曲、荒诞,都是以人类的不完美为出发点,人类的脆弱和有限塑造了人类的种种缺陷,有缺陷的事物才有真实性,正是自古以来人类对缺陷的种种应对,成就了我们文明本身。

所以当现代意义上的聋人艺术诞生于美国时,聋人艺术家们要一再强调要表达“身为聋人的独特经验”。经验,是非常具体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个体欲求、生活需要等等的综合,是人对自己独特存在的认同,聋人艺术可以说是聋人文化的视觉化。1989年,聋人艺术正式命名为De’VIA(Deaf View/Image Art),De’VIA是反映聋人经验、聋人视角与聋人历史文化的视觉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装置、剧场、手语文学、音乐(是的,你没看错,聋人也有自己的音乐形式)等等,以下所呈现的作品主要是聋人绘画。

艺术关乎自我表达,也关乎交流,从根本上说是关乎心灵的开放——艺术具有一种与民主精神的相通之处:表达差异,尊重个性,扩大对人类间复杂性多样性的理解,如果我们人能够欣赏彼此生而为人的不同存在,那么也许很多社会问题便可由此而解决。


1880年,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国际聋人教育会议上,确立了口语教学的主导地位,手语被排除出课堂,此后近乎一百年,手语在聋校里处于非正式地位,此举给聋教育造成了重创。这是无数失败的确证:无论多么有耐心有毅力,语前聋者学习口语的效果总是十分有限,长此以往除了导致惶惑和麻木,更是浪费了本该用于发展其它潜能的活泼泼精力。ASL(美国手语)才是美国聋人的第一语言,辅以作为第二语言的口语,以及建立手语翻译训练制度和科技设施,才是扩展聋人交流疆界合理途径。

此画借用了戈雅《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那幅名画的构思——枪杀ASL,随之降临的是一个世纪的黑暗。(P.S.——西班牙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的听力也不好,他中年时由一场疾病导致耳聋,这被认为是影响他画风的重要因素。)


以车牌设计的形式记录了近一个世纪以来聋人称喟的改变:从聋哑、残废、听残、听障到大写的“聋人”(Deaf),这既是聋人在社会的理解和误解中看清自己的艰难路途,也是自身价值获得社会认可的长期过程。


美国聋人视自己为一个视觉民族,具有视觉、手、表情、肢体语言等多重交流方式,交流速度和效率不仅不低,而且更加多姿多彩。


这幅画以聋人视角描述医院新生儿科发生的一幕.一位母亲生了个聋孩子,早期的美国医院对这样的情况缺乏合适的建议和指导,有的只是周围医生护士否定的判决,以及亲人们沉痛的气氛。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场家庭聚会,聋人被置于画幅中心,成为受所有家庭成员关心的焦点,然而,虽然被大家的谈笑风声围绕着,聋人却显得那么边缘,简直像一只得宠又异类的家犬。

天生聋人做梦的时候,使用的是什么语言?


守语者说:作者介绍聋人艺术的空白缘由,道出了目前社会大众对聋人的污名化误解。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作散发着浓厚的聋人文化的气息,不禁让人感慨艺术家的灵感和画作带给人的第一眼的震撼,回过神来不免感慨美国的聋人的教育水平之先进。反观国内,如果提到聋人艺术,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和此文介绍的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呢?

亚里士多德是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个提及聋人的人,他说:“聋人是愚蠢的,无法理性地思考。”他认为人们只能通过口语语言来思考。这种想法成为西方古典时代对聋人的基本看法,从此聋人被视为无学习能力和不能接受教育的一类人,随着受教育权利而丧失的还有聋人的其它一些基本人权,如贸易权、继承权,甚至婚姻权,聋人因此不得不一辈子生活在监护人的屋檐下,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情况才开始逐渐改善。

把理性作为人格判断的标杆又何尝理性。人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更是教育和社会制度所塑就。正如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指出,残疾是人类观念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不单指生理,更涉及社会偏见与歧视,以及环境中有意无意给残疾人造成的障碍,人类思想和社会发展模式影响甚至决定着人类对待残疾个体的态度和方式。——总之,这是一个文化问题,而非个人悲剧式灾难,重要的是消除社会岐视,而非消除“不正常”,重要的是公正,而非药物与慈善。

手语和艺术都是采用形象思维,这使聋人具备观察细腻、心灵敏感的特点,因而聋人常被认为是相当具有艺术才能的一类人。艺术也能够使聋人超越理性和语言的种种屏障,直面真实的经验世界,正因如此,世界各国现代聋人教育都相当重视艺术,目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艺,更是展现创造力。创造力是人之为人的灵明所在。

聋人艺术,是聋人文化的一部分,更是集中地体现出聋人文化的精神:作为“视觉者”的聋人,使用视觉形式作为表达和传达的媒介,将聋人的各种经验图像化为人人都能理解的视觉语言,实现沟通,最终使人们欣赏聋人文化。任何文化水平的聋人都可以创作聋人艺术,这是一个能与其它人平等发挥的空间,而追求平等与公正是聋人文化的内在要求。正如第二届Deaf Way世界聋文化大会的艺术负责人Tim McCarty在《An International Gathering For the Deaf in the Arts》里提到:“通常人们提到无障碍时,指的是环境设施和手语翻译制度,但我们的目标是各种系统化的无障碍。艺术属于所有的舞台,属于所有的美术馆,聋人艺术是任何地方的聋人艺术家对其周遭的大众的一份表述,正如其它艺术家所做的那样。”

(“Typically when people talk about accessibility they talk about installing ramps or hiring interpreters,but what we’re aiming for is programmatic accessibility,”said Tim McCarty,the producer for the arts component of Deaf Way II.“This is art that belongs on any stage,in any gallery.It’s a statement to the general public that deaf artists belong anywhere other artists do.”)

守语者说:艺术源于生活以及对世间事物的理解,而对事物有着良好的认知源于教育。中国聋校的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聋校老师以听人为主,而绝大多数听人老师的手语欠佳,教学使用的手语也未经考核即可任教,聋人教师反而处于边缘地位。如此,教育质量何以保证?在这样质量堪忧的教育下,聋人的认知都会受到影响,又何谈其他的权利呢?欣赏美国的聋人艺术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呢?

如评论,请先点击 登录 暂无评论
上一篇 深圳市残疾人困难救助标准上调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从原来的每人每月200元增加至400元 下一篇 视障者上网获福音,搜狗输入法PC端全面支持无障碍输入
copy@2007-2019 ymax.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沂蒙爱心家园 版权所有 鲁ICP备 07012196 号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324号
总访问量:14818040     当前在线人数: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