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宁波慈溪5月1日电 (记者 方益波 李亚彪) 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仪式1日下午在位于桥中央的海中平台附近桥面举行。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大桥建设单位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大桥建设者、大桥设计单位代表、大桥股东单位代表和宁波、嘉兴市民代表为大桥通车剪彩。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15时40分宣布,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长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杭州湾海域,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作为国道主干线——沈海高速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余公里。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投资、自行建造的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概算总投资约118亿元。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于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目前依法通过交工验收,经浙江省交通厅同意开始试运营通车。
杭州湾是世界著名的强潮海湾,气象复杂多变,台风、龙卷风、雷暴及突发性小范围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这里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流速急,一年中有效工作日仅约180天,建设条件十分恶劣。有专家指出,杭州湾跨海大桥称得上是世界上工程难度最大的桥梁之一。在这样的海域架桥,世界上没有先例,没有可供借鉴的桥型、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更没有相应的施工设备。宁波市常务副市长、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王勇说:“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解决,靠全体建设者的创新精神。”在这种条件下,大桥工程创造了多项世界或国内第一,体现出“中国制造”的水平。
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金建明列举说,大桥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设计使用寿命大于或等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大桥50米箱梁“梁上运梁架设”技术,架设运输重量从900吨提高到1430吨,居世界第一,刷新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技术、同类地形地貌桥梁建设“梁上运梁架设”的纪录;大桥深海区上部结构采用70米预应力砼箱梁整体预制和海上运架技术,为解决大型砼箱梁早期开裂的工程难题,在国内第一次成功实施了“二次张拉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工程“顽疾”;大桥采用整桩螺旋钢管桩,最大直径1.6米,单桩最大长度89米,整桩螺旋钢管桩长度在国内外桥梁钢管桩中位居第一;大桥南岸10公里滩涂底下蕴藏着大量的浅层沼气,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滩涂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第一次采用有控制放气的安全施工工艺,此工艺在世界同类地理条件中属首创。
据了解,大桥开工以来,共获得了25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取得了以九大核心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成果,攻克了在强潮海湾建设跨海大桥的技术难题,累计节约建设成本约11亿元。目前已有6项关键技术通过了国家鉴定,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桥工程经受了19次台风、天文大潮等恶劣条件的严峻考验,工程施工未发生一起重伤及以上安全事故。仅用了3年零7个月就实现了全桥贯通,提前工期8个月全线试运营通车。
过去,宁波与上海直线距离不过200公里,但陆路来往却必须绕道杭州,时间、成本都增加不少。大桥建成通车后,上海、杭州、宁波之间将形成“两小时交通圈”。浙江省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说,大桥的建设有利于推动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使宁波、温州、台州等长三角南翼城市与上海的关联度、紧密度得以提升,宁波将由长三角交通末端变成交通枢纽,进一步促进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并进一步促进长三角“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形成。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另一亮点,是在国内率先引入了民营资本参与国家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雅戈尔等浙江17家民企积极参与了投资建设。尽管几经调整,民营资本仍占大桥投资的28.64%。为我国在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实行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结合的投资模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