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3月27日电(记者江毅)倍受各界关注的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整体设计方案已经出炉,最快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初步预算总投资为23亿元左右。设计方案一出台,其巨额的投入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许多网友认为,地震遗址博物馆确实该建,但灾区重建本来就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花23亿建一座博物馆无异于搞“形象工程”。
新华社记者27日就此专门采访了北川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林继忠。他对记者说:“首先声明一点,23亿元只是一个概念,是根据上海市援助的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整体设计方案的专家组设计论证得出的预算。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是国家工程,设计、建设并不是北川县说了算,最终的投资必须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所以说23亿元并不是最终的投资额度。”
林继忠还对“博物馆”这一概念做了解释:“我们很感谢网友关心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但需要说明的是,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整体设计方案并不是花23亿元建一座博物馆,事实上,整个方案的规划区方圆有8平方公里左右,由博物馆区、县城遗址保护区和次生灾害展示与自然恢复区三大块组成,其中包括了对北川县城遗址周边的山体稳固、泥石流灾害和唐家山堰塞湖的综合治理等,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目前具体的方案还在论证当中。”
记者了解到,方案中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区将以北川中学遗址为中心,集中布置博物馆、展示设施和纪念场所,作为开展抗震纪念、体验、防灾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北川县曲山镇处在老县城附近,北川县城搬迁后,这里仍将是8个村1万多人今后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林继忠告诉记者:“这次规划地震遗址博物馆,通过整体规划整治,让曲山镇的老百姓恢复农田村庄和林木,博物馆建成后曲山镇的村民也可以通过旅游增加收入。”
有网民担心:无序的地震灾区旅游带来的是对逝者的不尊重,将巨大伤痛变成了娱乐的资源。林继忠认为:“网友们的意见与我们其实是一致的,我们也反对将地震灾区的参观变成一种娱乐。事实上北川县从来就没有开放过所谓的‘地震灾区游’,近段时间来我们也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禁止旅游大巴、游客进入县城遗址。”
“北川建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主要是为了展示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艰难和抗争,通过对北川中学、北川老县城、唐家山堰塞湖等灾害现场的还原和保护,开展抗震纪念、体验、防灾教育和科学研究。”林继忠说。
据了解,地震灾害现场修建纪念场所在世界上也不乏先例。1995年1月17日,日本关西地区发生了7.3级的阪神大地震,地震震源位于濑户内海的淡路岛北部。地震后,日本政府指定其为国家天然纪念物,并在此基础上修建了北淡震灾纪念公园。游人走入公园可看到当年地震的巨幅照片、大型立体活断层模块、地震时受灾的民房,在体验馆能亲身感受7级地震。公园内的景象是原样保留下来的阪神大地震遗迹。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挺之认为,从大地震遗址中挖掘出较高的人文价值,使其与风景融为一体,让游人真正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涤,而不是抱着游山玩水甚至看热闹的心态,这应该是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修建的初衷和应该达到的效果,有关地震科普教育、抗震救灾的典型实物藏品等,都应该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在管理上务必做到规范、有序、严肃,唯有如此地震遗址才不至于被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