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开学时分,学校统一收费购书、发书的制度,对于内地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开学“功课”。不过在香港的中小学,购买教材却是完全不同的安排,学生在开学时只会收到一张建议书单,是否购买和购买几本的自主权,大部分掌握在学生和家长自己的手中,只有少部分学校代为订购。
学生把握自主购书权
在香港,中小学教育依据职能、环境等因素有很多细分,比如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等。在香港教育局的监督指导下,学校教学的内容和手段有相对的多样性,教学语言也分为中英文两种。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各个学校依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选择调配,没有全港统一的教材。
每当开学时,学校会为每名学生发放一张学年购书单,将本年度建议购买的书目一一列明,包括教材、辅导书、工具书和练习册等等。每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各大书店采购所需要的书本。
刘先生的儿子今年读中三,是中文教学,他表示,在中学期间,他每年为孩子准备的购书费在2000至3000港元之间。据他所知,如果是英文教学的学校,因出版机构多为国际出版社,购书预算可能达到4000港元上下。但刘先生强调,学校不会强制学生购买教科书,只是以购书单的形式建议学生购买,选择权都掌握在学生和家长手中。
家长吴太太表示,一般都是在第一学年买得比较全,以后就会跟女儿商量着选择性购买,量体裁衣。比如有些科目的建议书目庞大,英文科目的建议书涵盖听力、阅读、字典等数十本,但事实上无需全部买齐就可满足学业需要,她和女儿不会全部购买。吴太太表示,学校给予女儿在购书上极大的自主权,对于女儿的时间管理和未来学业安排,也有很大的帮助。
部分学校旧课本循环再用
香港的书价不菲,平均价格每本都要两至三位数,是内地书刊价格的数倍。因此,学生们每年动辄几千元的教材费,也是家长的一项不小的经济负担。因此有部分学校采取将旧课本循环再利用的形式。
近日,香港东华三院拟斥资70万港元,于今年9月在辖下3所中学推行课本循环再用试验计划,自愿参与的初中生升级后,会将用完的旧书留给下一届学生,据悉目前有一半学生愿意参与;待3年试验期完成后,办学团体会考虑扩展计划至小学和高中。
东华三院学务总主任吴奇埙表示,2013/14学年为计划开展的首年,参与计划的中一和中二学生可把本年度用完的课本捐出,目前中一生于新学年升班后,将使用中二级的旧课本,而升中三级的学生则使用学校添置的新书,并每年将二手教科书传给下届同学,直至3年试验期结束。
吴奇埙说,预计活动花费70万港元,用作添置新学年中三级的课本及替换试验期中无法再使用的旧书。课本循环使用计划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支持。目前3所中学已因应校情决定使用循环课本的学科,可循环的教科书数量约为20%至50%,而学生参与率高达一半。
二手教科书市场蓬勃
在香港,还有学生自由组织二手交易,以帮助家长节省成本。在各大网络论坛上,都有二手书交易的板块存在,甚至有学生以居住地分区,方便彼此交易。还有学校及家长在学校内自组二手书书展,方便购买。今年四月刚刚参加完高考的李同学向记者表示,等待放榜后,会将几年的教科书一并在facebook等社交网站上放售,方便下届的师弟师妹。
此外,香港二手教科书的市场也非常蓬勃,在位于旺角、铜锣湾等地的楼上二手书店,教科书是销量最好的书目。据业界估计,每年每科二手书约占整体二手书籍销售市场的20%至40%。
不过,由于香港学校具有对课本的选择权,而出版商对于课本也在逐年修订,习惯于购买二手书维持学业的杨同学表示,偶尔也会购买全新版本的教材,但大多数会只选取补充资料复印解决。
电子教科书2014年试行
为了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香港政府也采用多管齐下方式,除了致力稳定课本价格外,还重点照顾有经济困难的学生。
香港教育局于2011/12学年起实施“课本、教材和学材分拆定价”政策,以理顺课本与教材捆绑销售的情况。近年的课本价格增幅都维持在通胀以下,例如初中课本约有30.9%冻价或减价,平均增幅则低于2.9%,有关政策已初见成效。
此外,为鼓励旧书重用,香港教育局于2010/11学年起实行课本“五年不改版”,取代过往“三年不改版”的要求,避免社会人士有“课本年年改版”的误解。
至于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可通过学生资助办事处的“学校书簿津贴计划”,或社会福利署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申请书簿津贴。
2012/13学年全港有超过33.7万名学生受惠,占学生总数45%,津贴总额超过9.8亿港元。总体而言,家庭平均月收入在全港住户入息中位数水平或以下的学生皆可获得资助。
在早前家长和学界的建议下,香港教育局批准电子教科书在2014学年推出。13家包括大专院校、非牟利机构、课本出版商等开发商,获当局审批电子教科书申请,涵盖语文、数学及常识等科目,平均售价较传统印刷书低2成,当中有地理及英文教材更平逾6成;88所中、小学将先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