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仍面临歧视 好政策难落地
——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就业、创业环境仍需改善
盼“兜底”更牢创业更顺(民生视线·残疾人过得好不好(上))
目前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有1230万农村残疾人尚未脱贫,260万城镇残疾人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城乡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还比较大。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指出,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要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到2020年,使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帮助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要推动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必须解决残疾人经济困难。残疾人的经济来源有哪些?失业、就业和创业等不同类型的残疾人群体分别面临哪些困难?让我们的记者带您走进他们的世界,聆听他们的呼声。
——编 者
“钱够吃饭了,但抚养下一代的经济压力很大”
重残失能,社会保障来兜底
“孩子病情最严重的时候,很长时间一句话都不说。”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居民刘秀勤说,她的儿子张达今年34岁,读初中时被诊断为早期精神分裂并伴有抑郁症,定为二级伤残后一直待在家里。多年间儿子终日沉默,刘秀勤常常以泪洗面,导致去年双目失明。上个月,她被医疗机构定为一级伤残。
刘秀勤夫妇已双双退休,两人退休金加起来5000元左右,而家里每个月的医药费至少要2000元。“这几年各类保障补贴额度提高,我们的经济困难得到了很大缓解,要不连药都舍不得吃。”刘秀勤说。目前张达每个月领取低保补贴900多元,居家康复补贴800多元,重残补助100多元,北京西城残联每天补助伙食费15元,每月发到手里一共2000元左右。刘秀勤自己之前每个月有400元护理补贴,被定为一级伤残后的相关补贴也将陆续发放。
除了经济上的帮助,当地残联还提供医疗救助。“七年来月坛街道每周都请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来义诊,孩子已经能和人正常交流了,我的心总算放下了。”刘秀勤说。张达对记者说:“我现在挺快乐的。”他还向记者推荐了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放下就是快乐》。
北师大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研究员谢琼介绍,目前,我国残疾人享受到的社会救助政策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集中供养以及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据中国残联统计,截至2014年底,城镇261.5万和农村844.1万残疾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残疾人福利政策是目前我国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政策,许多省市已建立了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还建立了残疾人津贴制度。据中国残联统计,2014年,455万和279万符合条件的城乡残疾人分别享受了稳定的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
除了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险也是残疾人重要的生活来源。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毛纺南社区居民祝海林今年47岁,因脑动脉血管开颅手术留下了右半身肢体不协调的毛病,媳妇摆煎饼摊,三年前他失业时女儿还在上学,一家人生活压力很大。“幸亏当初厂里给交了养老保险,现在每月都有养老金。”祝海林说。在毛纺南社区,像他这样适龄需就业的残疾人有70多人,其中仍有20多人没有工作。毛纺南社区党委书记祖舰铭建议国家给予残疾人福利企业和公益组织更多政策帮扶,让他们吸纳更多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缴纳养老保险,实现残疾人老有所养。据中国残联统计,2014年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统一合并实施,已有2180万城乡残疾居民参保,参保率74.2%。
目前生活还有什么困难?祝海林说:“钱够吃饭了,但抚养下一代的压力很大。”记者采访毛纺南社区几个残疾人家庭,他们普遍反映抚养下一代压力很大。“虽然国家给残疾人家庭的小孩免除了学杂费,但校车费、补课费、伙食费等开支仍然不是小数目。”祝海林说。
“因为残疾,干着同样的活,工资只有别人的1/4”
积极就业,但仍要面对歧视
难以想象一双没法握住筷子的手可以顺利地进行App、HTML5以及微信公号的程序开发。“程序猿”马龙敲击键盘时手指偶尔会不自觉地抖动,他因脑瘫双手不灵活,也不能说话,记者用聊天工具对他进行了采访。
马龙出生在河北邯郸,是个早产儿,刚出生时体质虚弱,几次高烧后大脑运动神经坏了。马龙小学毕业后就不再上学了,在家自学了编程,还当上了某科技论坛版主,为一些企业网站做软件开发的外包工作。
现在马龙是互联网创业公司闲豆回收的技术骨干,每月工资4000多元,包吃包住,还持有公司一定股份。马龙是个工作狂,早上4点起来工作,晚上9点才结束,“我喜欢工作,每天都要进步才能保持竞争力。”他的理想是到美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我有梦想,有远大抱负。”
“残疾人不仅需要补贴和救助,还需要在就医、就业、就学等方面获得全方位指导和帮助,全社会应创造条件让残疾人自食其力。”南京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沛介绍,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和自主就业是目前我国三大残疾人就业形式。残疾人在福利企业和其他福利性单位集中就业,称为“残疾人集中就业”。按照法律规定,企事业、机关单位需要按一定比例吸纳残疾人就业,为“按比例就业”。残疾人从事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取得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是“自主就业”。据中国残联统计,2014年,我国残疾人就业规模总体保持稳定。城镇新就业残疾人27.8万,城镇就业残疾人数436万,农村在业残疾人数1723.6万。
残疾人渴望自食其力,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仍要面对被歧视等不公平对待。马龙找工作时曾多次被用人单位拒绝,“有些老板一看到我残疾,就拒绝我了。后来好不容易找到第一份工作,但工作半年后也没发工资。”祝海林几年前在汽车修理厂工作,因为残疾,干同样的活,工资只有别人的1/4。“这也没啥抱怨的。我有残疾,文化程度也不高,还能上哪儿找工作呢?残疾人是弱势群体,维权也比常人更困难。”祝海林说。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企业为完成“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指标从而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会花钱请残疾人来企业“挂名”。这不仅违背了国家发动全社会力量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初衷,也让守法企业和不守法企业之间存在不公平竞争。
“希望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残障创业者技能培训”
创业追梦,好政策难落地
“创业是我的理想,虽然身体有残障,也想完成一番事业。”北京云居康复用品有限公司总裁王圆患有先天性低磷佝偻病,经历过五次大手术。长时间卧床治疗使她深知残疾人的痛苦和需求,2014年她决定成立一家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公司。
王圆毕业于重点大学,不仅自己创业,还帮助、带动其他残疾人就业、创业。“做电子商务不需要太多身体活动,‘云居’可以带动更多的残疾人一起做电子商务。”王圆的公司逐渐壮大,她还帮助十几位残疾人开了淘宝店。
谈到为什么选择辛苦创业?王圆说:“不仅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经济独立,还能帮助其他人,很有成就感。”她希望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残障创业者技能培训,比如在一些大学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培训,帮扶残疾人获得一技之长,创业立业。
“个体就业是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家应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谢琼说,目前,我国出台了很多与残疾人创业有关的优惠政策,主要集中于税收优惠和费用减免等方面。比如,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可享受资金和场地租赁方面的扶持、社会保险的补贴;符合条件的残疾创业者可享受免征营业税、暂免征个人所得税、暂免征土地使用税等;残疾人领办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登记费可减半收取等。
然而,某些优惠政策,在现实中却存在难以落地的问题。王圆创业之初因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分销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而遇到了现金流困难。她尝试联系过北京市有关部门,但是由于自己户籍不在北京市,不符合北京市关于残疾人创业补助的硬性条件,无法获得帮助。对此,周沛认为,一方面需逐步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另一方面要增加公共资源供给,只有公共资源实现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均等、有效、充足供给,才有可能让不同户籍所在地的残疾人就近享受同等优惠政策。
延伸阅读
保障残疾人生活国际经验
在英国,残疾人可获得多种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其中,“残疾生活补助”用来帮助身体或者精神残疾、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帮助或者在行动上有困难、年龄在65岁以下的人员,申请此项补助时没有对工作及收入、存款的限制条件;“看护补助”是一种针对65岁及以上因身体或精神残疾而需要他人照料的残疾补助项目,申请时需要满足身体或精神上残疾、残疾致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料等条件;“独立生活基金补助”是更好地帮助残疾人独立生活的项目,申请条件包括居住地、年龄、存款金额和残疾程度等。
在日本,残疾等级不同的残疾人,每月可从政府领取数额不同的补助金,残疾程度越深补助金额越大。对于20岁以下的残障儿童和需要经常护理的重残儿童,另有“残障福利津贴”,其数额各地不一。在生活照顾方面,残疾人可向公共事务所申请家庭服务员帮助处理一些家庭杂务如清扫、洗涤、照料病人等,通常是一周一次,一次半日,如有需要可增加次数,收费也是根据残疾人收入高低而定。残疾人要出门远行比如看病、旅游等,也可申请公共事务所派人陪同,其收费原则和上面相同。(周 沛)
如评论,请先点击 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