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7处提到残疾人,这体现了国家对残疾人特别的关心和关注,让我们感动、振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目前,中国残疾人数量有8500万。在张海迪看来,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残疾人事业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以及亟待解决的众多问题。“残疾人的困难牵扯千家万户。让一个残疾人幸福了就可以让一个家庭幸福。”
她表示,近30年来,中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给千千万万人带来希望和福祉。
她说,当前工作中,残疾人康复依然是重中之重。“一个残疾人只有身体康复了,才能更好地参与和融入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每年都有越来越多残疾人得以康复。在张海迪看来,残疾儿童抢救工作尤为重要,年龄越小的儿童,康复的希望越大。
“给一些聋哑孩子安装助听器、人工耳蜗,他们就可以听见,就可以很好地融入健康孩子的学校、接受教育。接受了教育就有了融入社会的条件,就不会孤立。”张海迪说。
教育是一个人成长历程当中最重要的。张海迪坦言,小时候受条件限制,她没有机会进入学校读书,失去了很多机会。但在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残疾孩子可进入学校。重度残疾的孩子,也可以获得送教育上门的服务。
一些社区已经有送教育上门的大学生志愿者。张海迪表示,“他们让重度残疾的孩子也可以得到教育。这让我非常感动。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有了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张海迪还说,自2015年以来,中国残联推动为参加高考的残疾学生提供便利措施,也取得了成效。来自四川的考生彭超由于没有双臂、只能用脚写字,获得了使用特殊桌椅以及延长考试时间的便利,最终以优异成绩被四川大学法学院录取。
张海迪坦言,看到残疾人学生能够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她非常高兴;残疾人工作要以需求为出发点,创造一切机会、条件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这是我们残疾人工作者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的内容。”
张海迪希望,在国家的支持下,残疾人群体和他们的家庭都能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