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力度,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等要求。来自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的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连日来发言、受访,讨论报告中释放的政策利好,为残疾人工作建言献策。
建立面向残疾人的社区照服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这一表述深获福利和保障界人士重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李庆忠说,一个家庭只要有一名重残人员,就必须有一个健康家人全职照顾;“既有经济上的困难,也有精神上的压力。”
如独居盲人或夫妻双盲的老人群体,有些人肢体健全且有收入,他们达不到贫困标准、不能享受相关社区服务,但生活上有非常多的不便。
在李庆忠看来,对于有重残人员或者一户多残的家庭,除补贴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服务。因此,建立有效的社区照顾服务机制、帮助残疾人家庭正常生活尤为重要。
教育给残疾人以尊严
报告中提及发展特殊教育。李庆忠说,教育对于残疾人意味着尊严,意味着基本的生活质量保证。他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失明,很多人说是不幸,在他看来却是“幸事”。残疾人入学仍较为困难的年代里,他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有了稳定的生活保障。
李庆忠说,如今,中国还有逾20万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没有入学。他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社会资源可加入进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适龄残疾儿童都“有学可上”,得到真正有质量的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高晓笛通过手语翻译表示,对于残疾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都很重要。“只有让残疾人得以就业,才能使之不再是社会的负担。”高晓笛还建议,支持残疾人利用互联网平台就业、创业。
残疾人保障要因群体施策
关于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受访时表示,残疾人工作中,要面向不同的残疾人群体采取特殊措施;盲人、聋哑人、四肢不健全者都有自身的特殊需要。
作为聋人群体的一员,高晓笛表示,他们虽肢体健全,但因沟通不便,有很多困难和痛苦无法言说。2015年全国政协大会的小组讨论中,张海迪针对聋人“实现信息无障碍”的呼吁已取得成效,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加入了手语视窗、不少交通工具和服务窗口增加了字幕提示。对此,高晓笛表示欣喜。
她还表示,聋人就医、申诉和谈判等过程必须在手语翻译的协助下完成。但是,目前中国没有专为聋人提供手语翻译的机构,手语翻译人员短缺。建议规范培养手语翻译人员,以帮助中国2000多万聋人不再“有口难言”。
如评论,请先点击 登录 暂无评论